●
魏志遠(18
分)
自然離我們越來越遠了,一片樹林,一條河,或者是一群嘰嘰喳喳的麻雀。我們住在城市里,我們熟悉的聲音是鐵器的碰撞。
有孩子問我,叔叔,井?井是什么呢?
我給她講井。給這個孩子。她九歲了,她的連衣裙是白色的,一層又一層的花邊。這個女孩子像個公主。她見過獅子、狐貍,還有蛇,還有孔雀。在動物園里,她知道人和動物不一樣。就是不一樣,動物關(guān)在鐵籠里。可是她不知道井,井是什么呢?
我怎能說得清楚?
井是一個深洞,就像這個杯子。井里有水。是的,總是有水,我們放下一個木桶,晃蕩一下,水就提上來了。
她不懂,我是說這個女孩子。她穿著白色連衣裙,她就像童話里迷路的小公主。她說,我還能夠看到井嗎?
幾天之后,這個小女孩子敲響了我的門,她說她看到井了。她說,就像我們乘坐的電梯。
她看見的是煤井,有現(xiàn)代化設(shè)備的煤井,是在電視里。
想到這個,我的心里就隱隱作痛,為這些孩子,我的孩子,我們的孩子。他們生活在城市里,他們看見小鳥在籠里歌唱,看見草地像一張帕子。河在遠方,森林和田野在遠方,他們無法想象河水奔涌的樣子。
大自然啊。
我是看見那些河流,那些樹林和飛禽,那些星星點點的野花是怎樣像一枚果子,一口又一口地被我們迫不及待啃掉的。我想我就是一個傳說了,在我的兒子的全部思考里,我荒誕而又離奇。
爸,這里真的有過一條河?
是的,孩子。
河水很清亮?河里有魚鷹和水獺捕魚?沙灘上有成群的鷺鷥?大片大片的烏鴉在河岸上飛來飛去?
是的,孩子。
真是不可思議。兒子搖著頭,兒子的嘴角浮出一絲笑容。那笑容是譏諷的,我看見了。兒子說,爸,你是在做小說吧?
這是暑假,我的兒子在家里等候一張高中錄取通知書。傍晚,我們穿過鋼鐵和水泥構(gòu)筑的世界去尋找河的印跡。風向我們吹來,風夾著塵粒和腐爛的氣味撲進我們的鼻孔。兒子說,爸,這里真的有過一條河?
我們看腳下的水洼,水綠得發(fā)黑。水洼像一個巨大的垃圾箱,浮著紙屑和果皮。以及貓狗的尸體。
兒子,我能說一些什么呢?河是有過的,還有魚鷹和水獺,還有在你夢中閃現(xiàn)的鷺鷥和烏鴉。那條河蜿蜒而來又蜿蜒而去,它流過我,流過你的爺爺,你爺爺?shù)臓敔。那條給我們?nèi)橹蜕暮恿靼 ?br />現(xiàn)在,我似乎看見它掩面抽泣,那條河。它哭著,放聲痛哭。它一步步地離開我們,它淚眼婆娑,它頻頻回頭張望,它離開我們就再也不能回來。兒子14
歲了。前些日子,在他考完最后一門功課之后他向我們宣布,他要燒掉所有的中學課本。他說,我可以玩兩天了嗎?
兒子想玩什么呢?有什么可以讓他玩呢?我們住在城市里,我們已經(jīng)聽不見青蛙、聽不見蟋蟀的鳴叫。我們看電視或者電影,我們?yōu)閯e人快樂或者流淚,我們生活在別人的生活里。公園是有的,游樂場也是有的,而兒子卻不喜歡。他說那些地方像集市,那些地方除了看人的面孔又能看一些什么?
兒子說,我可以看我喜歡看的那些書了嗎?
兒子喜歡看小說,他在日記中這么寫著:我喜歡做夢,夢就是一種生活。我喜歡生活在夢里。我夢想著有那么一座孤島,就我自己,沒有任何人任何動物能夠進入。
現(xiàn)在,我的兒子就在我的身邊,他陷在沙發(fā)里,他的身體弓成一只大蝦,他沉醉在一部書里,那是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
感謝作家,感謝他們給我兒子帶來那么貴重的假日禮物,他們給他大海和江河,給他森林和原野,他們給他一個又一個新的世界,兒子,你滿意了嗎?
我看見另一個少了,那個少在沙灘赤條條地來回奔跑;那個少的彈弓在樹林一閃又一閃;那個少目光像一條纖繩,在地平線上拉著一只只帆船。風吹來,風漫上河岸,風像少起伏的頭發(fā)。風吹來,風揚起一樹樹玉蘭花瓣,像紛紛揚揚的雪片,覆蓋少的肩頭。那個少是我。
還是同一片天空,還是同一個太陽,同一個月亮,而河流已經(jīng)消失,少也再不是那個少了。今天的少靠在窗外眺望遠方,他生活在城市里,城市的聲音是鐵器的碰撞。他說他喜歡做夢,他說,夢就是一種生活。
兒子,我該怎樣幫助你?
1.
本篇小說在情節(jié)設(shè)置上頗具特色,請概括小說的情節(jié)。(4
分)
2
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小說中的“小女孩”和“兒子”的性格特點,并說說 “我”在小說中所起的作用。(4
分)
3
.小說最后說“兒子,我該怎樣幫助你?”,請簡要回答以這一問句結(jié)尾的好處。(4
分)
4.
小說中的“河”與“遠方”有何含義?聯(lián)系全文,談談以“河在遠方”為標題的好處。(6
分)
河在遠方●
魏志遠(18
分)
1.
本文情節(jié)呈現(xiàn)“場景”組合的特點,作者安排了“小女孩問井”“兒子尋河”“我的回想”三個場景。(4
分,“特點”1
分,“場景”各1
分)
2.
小女孩:天真,好奇,對了解和探究自然懷有濃厚興趣。兒子:不喜歡城市的生活和環(huán)境,向往美好的大自然;追求自由,喜歡夢想。“我”的作用:全文中的情節(jié)都是圍繞著“我”來展開的,起線索作用;“我”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借助“我”的感受表達對物質(zhì)文明侵蝕人類美好的自然生活環(huán)境的無奈和憂患之情。(4
分,“性格”2
分, “作用”2
分)
3
.從表達角度,用反詰句式,在拷問自我的同時也拷問所有人,從而表達出作者的憂思,深化主題;從情節(jié)結(jié)構(gòu)角度說,“我”看到兒子因無法享受真正的自然,而沉浸在書所提供的自然夢境中,看到兒子雖有夢境卻無法實現(xiàn)的悲哀,以這一問句結(jié)尾,言已盡而意無窮,引人深思,令人回味。(4
分,“結(jié)構(gòu)”與“表達”各2
分)
4.
“河”:已經(jīng)消失了的,被現(xiàn)代物質(zhì)文明侵蝕殆盡的現(xiàn)實的河;留在我記憶當中的河;兒子夢中的河;美好的大自然的代稱。“遠方”既是空間地域上的概念,也是時間概念;既表明“河”已消失,也寄希望于未來。作者采用象征手法,具體、形象、生動地傳達出現(xiàn)代文明對自然本真的損害,表達作者的憂患,總括了全文。(“河”2
分,“遠方”2
分,“好處”2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364570.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