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淺析2014高考地理知識點
一、選擇題部分
1睜大眼睛看題目
睜大眼睛看題目就是要認真審題。審題除通覽題目,看懂題意外,還要特別注意以下兩點:一是不要遺漏題目文字或圖形中的邊角位置不醒目的內容(如指向標箭頭、地圖比例尺等);二是特別注意題目中的關鍵字句,這些關鍵字句往往是分析問題和解答題目的重要條件(如自然條件、社會條件、對的評價等);
2擒賊先擒王
地理選擇的特點是一圖帶多題,而這一組題是有關聯(lián)的,當?shù)谝坏李}難度較大難以得出結論時,同學門不要著急,我們完全可以先跳過這一道,先做其他題目大多時候我們能從地理學習網(wǎng)其他的題目中得到啟發(fā)。
3大膽使用排除法
(1)涉及時間季節(jié)問題;
(2)選項本身陳述性錯誤,前后矛盾,夠不成邏輯關系等;
(3)選項與題干矛盾,構不成因果關系等;
4其他方法
對選擇沒有把握的題目除我們常用的肯定法(基本明確并能肯定選項中的正確選項)和排除法(基本明確并能肯定選項中的錯誤選項)外,對排序類的選擇題,可用優(yōu)選法(抓住排序選項中簡單的,自己熟悉的內容對應相應的序號選項再對應分析其它序號的內容找正確選項,這樣可降低難度,縮小范圍,減少錯誤);
二、綜合題
1 綜合題中的選擇題一般也是單選,若是雙選或是不定項會用括號注明;
2依舊睜大眼睛看題目。除了上述提到的兩點外,在綜合題部分還要特別注意以下一點:不要忽略題目中一些特殊要求,如審題不細,容易忘做用,將填(涂)在圖中適當位置之類而失題丟分。
3開動腦筋想問題,規(guī)范準確寫答案。
在將題目整體瀏覽一遍之后我們就要下筆了,這時要注意
(1)要點完整、意思全面,條理清楚(主要的寫前邊,次要的寫后邊),表述準確,反映思維過程,體現(xiàn)因果關系
(2)書寫規(guī)范(減少別字和筆誤)。至于答題詳略,書寫長短,則應根據(jù)題意要求,參考題目分值大小,適度即可。并不是寫的越多越好,答的越長越好,不要抓住一點或幾點,長篇大論,大肆發(fā)揮而忽略題目要求的其它意思(答案要點)。那樣既耽誤時間,也會因要點不全,內容不完整而失分。
參加高考的考生在高考中,不僅要同自己的心理作斗爭,還要注意制訂與高考閱卷老師的心理相符的對策。因為閱卷直接關系到考生的分數(shù)的高低,是考生在高考中取得高分不可或缺的關鍵所在。
另外介紹等高線地形圖小專題
1.坡度問題:一看等高線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緩;
二計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對高度/水平實地距離
2.通視問題:通過作地形剖面圖來解決,如果過已知兩點作的地形剖面圖無山地或山脊阻擋,則兩地可互相通視;注意凸坡(等高線上疏下密)不可見,凹坡(等高線上密下疏)可見;注意題中要求,分析圖中景觀圖是仰視或俯視可見。
3.引水線路:注意讓其從高處向低處引水,以實現(xiàn)自流,且線路要盡可能短,這樣經濟投入才會較少。
4.交通線路選擇: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勢,既要考慮距離長短,又要考慮路線平穩(wěn)(間距、坡度等),一般是在兩條等高線間繞行,沿等高線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減少坡度,只有必要時才可穿過一、兩條等高線;盡可能少地通過河流,少建橋梁等,以減少施工難度和投資;避免通過斷崖、沼澤地、沙漠等地段。
5.水庫建設:要考慮庫址、壩址及修建水庫后是否需要移民等。①.選在河流較窄處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區(qū),口小利于建壩,袋大腹地寬闊,庫容量大。因為工程量小,工程造價低);②.選在地質條件較好的地方,盡量避開斷層、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誘發(fā)水庫地震;③.考慮占地搬遷狀況,盡量少淹良田和村鎮(zhèn)。④還要注意修建水庫時,水源要較充足。
6.河流流向:由海拔高處向低處流,發(fā)育于河谷(等高線凸向高值),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相反。
7.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狀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狀水系,山脊成為水系分水嶺。
8.水文特征:等高線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豐富;河流流量除與氣候特別是降水量有關外,還與流域面積大小有關。
9.農業(yè)規(guī)劃:根據(jù)等高線地形圖反映出來的地形類型、地勢起伏、坡度緩急、結合氣候和水源條件,因地制宜地提出農林牧漁業(yè)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區(qū)發(fā)展耕作業(yè),山地、丘陵地區(qū)發(fā)展林業(yè)、畜牧業(yè)。
10.城市布局形態(tài)與地形:平原適宜集中緊湊式;山區(qū)適宜分散疏松式。
11.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類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勢及起伏狀況;主要地形區(qū)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圖特征。
2014年高考已經進入第二輪的復習,考生們在復習中或多或少有一些困惑,地理網(wǎng)的編輯為大家總結了名師淺析2014高考地理知識點,各位考生可以參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367205.html
相關閱讀:強烈太陽風暴“擦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