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
26
題。(
12
分)
古法采草藥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當(dāng)。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識耳,在藥則未為良時。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①,須取無莖葉時采,則津澤皆歸其根。欲驗之,但取蘆菔、地黃輩觀②,無苗時采,則實而沉;有苗時采,則虛而浮。其無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時采,則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如今之紫草,未花時采,則根色鮮澤;花過而采,則根色黯惡。此其效也。用葉者取葉初長足時,用芽者自從本說,用花者取花初敷時,用實者成實時采。皆不可限于時月。
緣土氣有早晚,天時有愆伏
③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則四月花。白樂天《游大林寺》詩云:“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蓋常理也。此地勢高下之不同也。如
?
竹筍
④
,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謂之晚
?
。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有十月熟者,謂之晚稻。一物同一畦之間,自有早晚,此物性之不同也。嶺嶠微草
⑤
,凌冬不凋;并汾喬木
⑥
,望秋先隕。諸越則桃李冬實
⑦
,朔漠則桃李夏榮。此地氣之不同也。畝之稼,則糞溉者先芽;一丘之禾,則后種者晚實。此人力之不同也。豈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選自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十六《藥議》)
[
注
]
①宿根:多生草本植物的根。莖葉枯萎后能繼續(xù)生存,次春又可發(fā)芽,故稱。②蘆菔、地黃
:草藥名。蘆菔,即蘿卜。③愆(
qi
ā
n
)伏:陰陽失調(diào)。這里指氣候變化。
④
?
(?
u
ì)
竹:一種竹子。
⑤嶺嶠:泛指五嶺地區(qū)。即今廣西、廣東、湖南交界處。⑥并汾:泛指北方地區(qū)。約今河北、山西一帶。⑦諸越:即百越。古代南方越人的總稱。也指其居住地,即今浙、閩、粵、桂等地。
22
.文中提及的“白樂天”,是指唐代文學(xué)家
。(
1
分)
23
.下面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3
分)
A
.古法采藥多在二、八月,只是因為此時采藥者容易從芽、苗上加以辨識。
B
.地勢高低不同,植物的生長期也不同,有白樂天《游大林寺》詩句為證。
C
.南方桃李冬天可結(jié)果,北方桃李夏天才發(fā)芽,這是地理氣候不同的緣故。
D
.同一塊地里的莊稼,施加的人力不同,其生長、成熟的早晚也各不相同。
24
.文中舉“蘆菔、地黃”與“紫草”為例,在寫法上有何作用?(
3
分)
25
.第二段寫采藥須考慮植物生長的內(nèi)外因素,其中內(nèi)在因素是指
。(
2
分)
26
.聯(lián)系全文,揭示作者的寫作意圖。(
3
分)
參考答案與評分標(biāo)準(zhǔn):
22
.白居易(
1
分)
23
.
C
(
3
分 )
24
.通過正反對比,點明“有宿根”藥草和“無宿根”藥草采集的良好時機(jī)(“須取無莖葉時采”、“候苗成而未有花時采”)。(
3
分)
25
.(不同的)植物特性(或物性)(
2
分)
26
.指出古法采藥固定月份的錯誤,提倡應(yīng)根據(jù)植物不同入藥部位和生長條件來確定采藥時間。(
3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368254.html
相關(guān)閱讀:《趙韓王普為相》閱讀答案及譯文
《日喻說》閱讀答案(附翻譯)
《明史?李文忠傳》閱讀答案附翻譯
“朱山浙江歸安人”閱讀答案附譯文
《馮立忠義》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