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豫讓者,晉人也”閱讀答案(“附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5 7 題。 豫讓者,晉人也,故嘗事范氏及中行氏,而無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寵之。及智伯伐趙襄子,趙襄子與韓、魏合謀滅智伯,滅智伯之后而三分其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5

7
題。
豫讓者,晉人也,故嘗事范氏及中行氏,而無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寵之。及智伯伐趙襄子,趙襄子與韓、魏合謀滅智伯,滅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趙襄子最怨智伯,漆其頭以為飲器。豫讓遁逃山中,曰:“嗟乎!士為知己者死,女為說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仇而死,以報智伯,則吾魂魄不愧矣。”乃變名姓為刑人,入宮涂廁,中挾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廁,心動,執(zhí)
問涂廁之刑人,則豫讓,內持刀兵,曰:“欲為智伯報仇!”左右欲誅之。襄子曰:“彼義人也,吾謹避之耳。且智伯亡無后,而其臣欲為報仇,此天下之賢人也。”卒釋去之。
居頃之,豫讓又漆身為厲,吞炭為啞,使形狀不可知,行乞於市。其妻不識也。行見其友,其友識之,曰:“汝非豫讓邪?”曰:“我是也。”其友為泣曰:“以子之才,委質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為所欲,顧不易邪?何乃殘身苦形,欲以求報襄子,不亦難乎!”豫讓曰:“既已委質臣事人,而求殺之,是懷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為者極難耳!然所以為此者,將以愧天下后世之為人臣懷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頃之,襄子當出,豫讓伏于所當過之橋下。襄子至橋,馬驚,襄子曰:“此必是豫讓也。”使人問之,果豫讓也。于是襄子乃數
豫讓曰:“子不嘗事范、中行氏乎?智伯盡滅之,而子不為報仇,而反委質臣於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獨何以為之報仇之深也?”豫讓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眾人
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於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襄子喟然嘆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為計,寡人不復釋子!”使兵圍之。豫讓曰:“臣聞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義。前君已寬赦臣,天下莫不稱君之賢。今日之事,(
1
臣固伏誅,然愿請君之衣而擊之,焉以致報仇之意,則雖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於是襄子大義
之,乃使使持衣與豫讓。豫讓拔劍三躍而擊之,曰:“吾可以下報智伯矣!”遂伏劍自殺。死之日,趙國志士聞之,皆為涕泣。

(選自《史記•刺客列傳》)
5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執(zhí)
問涂廁之刑人

執(zhí):捉拿

B
.于是襄子乃數
豫讓曰


數:列舉罪過,指責。

C
.范、中行氏皆眾人
遇我

眾人:一般人

D
.于是襄子大義


大義:認為很合乎正義
6
.以下各組句子中,都能直接表明豫讓為“義人”的一組是





①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寵之。


②豫讓遁逃山中

③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仇而死


④彼義人也,吾謹避之耳。


⑤既已委質臣事人,而求殺之,是懷二心以事其君也


⑥臣固伏誅,然愿請君之衣而擊之,焉以致報仇之意

A
.②⑤⑥


B
.③⑤⑥


C


①③⑥


D
.②④⑥

7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項是





A
.豫讓漆身為厲,吞炭為啞,殘身苦行,寧愿使自己變得面目全非,也不愿用卑劣的方法獲得成功,顯示出豫讓做人的基本準則。

B
.豫讓信奉“士為知己者死”的人生信條,智伯對于他有知遇之恩,所以他想方設法要為之復仇。對于這種“義”,趙襄子也是賞識的。
?

C
.趙襄子沒有被豫讓殺死,是因為時刻提防,防范嚴密。豫讓每次行刺都費盡心機,但都被趙襄子及時識破,而且當場被捉拿。

D


豫讓為了報智伯之仇可謂執(zhí)著,是一個輕己之生死,事主無二心的“大義”之人。

11
.把前面兩段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0
分)


1
)臣固伏誅,然愿請君之衣而擊之,焉以致報仇之意,則雖死不恨。(
4
分)
參考答案:
5

C
(眾人:名詞作狀語,像對待一般人一樣。)
6

B
(①是智伯對豫讓的態(tài)度②“逃跑”不能表現“義”的品格④是間接表現,是趙襄子的評價)
7

C
(“防范嚴密”無中生有。)
11
.⑴我本當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它幾下,這樣也就達到我報仇的意愿了,那么,即使死了也沒有遺憾了。(固:本來;伏誅:伏罪處死;致:達到;恨:遺憾。每點
1
分)
【參考譯文
1

豫讓,是晉國人,過去曾經侍奉范氏和中行氏,但是沒什么名聲。(后來)他離開他們去奉事智伯,智伯非常尊重寵幸他。等到智伯攻打趙襄子時,趙襄子和韓、魏聯(lián)合謀劃滅了智伯;消滅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國土。趙襄子最恨智伯,就把他的頭蓋骨漆成飲具。豫讓潛逃到山中,說:“唉呀!男兒應該為了解自己的人去死,好女子應該為愛慕自己的人梳妝打扮。現在智伯是我的知己,我一定替他報仇,獻出生命,來報答智伯,那么我就是死了,魂魄也沒有什么可慚愧的了。”于是更名改姓,偽裝成受過刑的人,進入趙襄子宮中修整廁所,身上藏著匕首,想要用它刺殺趙襄子。趙襄子到廁所去,心一悸動,拘問修整廁所的刑人,才知道是豫讓,衣服里面還別著利刃,豫讓說:“我要替智伯報仇!”侍衛(wèi)要殺掉他。襄子說:“他是義士,我謹慎小心地回避他就是了。況且智伯死后沒有繼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報仇,這是天下的賢人啊。”最后還是把他走了。
過了不久,豫讓又把漆涂在身上,使肌膚腫爛,像得了癩瘡,吞炭使聲音變得嘶啞,使自己的形體相貌不可辨認,沿街討飯。就連他的妻子也不認識他了。路上遇見他的朋友,辨認出來,說:“你不是豫讓嗎?”回答說:“是我。”朋友為他流著眼淚說:“憑著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趙襄子,襄子一定會親近寵愛您。親近寵愛您,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難道不是很容易的嗎?何苦自己摧殘身體,丑化形貌,想要用這樣的辦法達到向趙襄子報仇的目的,不是更困難嗎?”豫讓說:“托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殺掉他,這是懷著異心侍奉他的君主啊。我知道選擇這樣的做法是非常困難的,可是我之所以選擇這樣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懷著異心侍奉國君的臣子感到慚愧!”
豫讓說完就走了,不久,襄子正趕上外出,豫讓潛藏在他必定經過的橋下。襄子來到橋上,馬受驚,襄子說:“這一定是豫讓。”派人去查問,果然是豫讓。于是襄子就列舉罪過指責他說:“您不是曾經侍奉過犯氏、中行氏嗎?智伯把他們都消滅了,而您不替他們報仇,反而托身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經死了,您為什么單單如此急切地為他報仇呢?”豫讓說:“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們都把我當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樣報答他們。至于智伯,他把我當作國土看待,所以我就像國土那樣報答他。”襄子喟然長嘆,流著淚說:“唉呀,豫讓先生!您為智伯報仇,已算成名了;而我寬恕你,也足夠了。您該自己作個打算,我不能再放過您了!”命令士兵團團圍住他。豫讓說:“我聽說賢明的君主不埋沒別人的美名,而忠臣有為美名去死的道理。以前您寬恕了我,普天下沒有誰不稱道您的賢明。今天的事,我本當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它幾下,這樣也就達到我報仇的意愿了,那么,即使死了也沒有遺恨了。我不敢指望您答應我的要求,我還是冒昧地說出我的心意!”于是襄子非常贊賞他的俠義,就派人拿著自己的衣裳給豫讓。豫讓拔出寶劍多次跳起來擊刺它,說:“我可用以報答智伯于九泉之下了!”于是以劍自殺。自殺那天,趙國有志之士聽到這個消息,都為他哭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373470.html

相關閱讀:《簡單生活》閱讀答案
《張嶷字伯岐》閱讀答案及翻譯
“范雎者,魏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嵇先生?》閱讀答案及翻譯
《江天一,字文石》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