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子貢傳》閱讀答案及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子 貢 傳 端木賜,衛(wèi)人,字子貢。利口巧辭。 田常欲作亂于齊,憚高、國、鮑、晏 ① ,故移其兵欲以伐魯?鬃勇勚^門弟子曰:夫魯,父母之國,國危如此,二三子何為莫出?子 子




端木賜,衛(wèi)人,字子貢。利口巧辭。
田常欲作亂于齊,憚高、國、鮑、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魯?鬃勇勚,謂門弟子曰:“夫魯,父母之國,國危如此,二三子何為莫出?”子貢請行,孔子許之。
至齊,說田常曰:“臣聞之,憂在內者攻強,憂在外者攻弱。今君憂在內。魯弱吳強,不如伐吳。伐吳不勝,民人外死,大臣內空,是君上無強臣之敵,下無民人之過,孤主制齊者唯君也。”田常曰:“吾兵業(yè)已加魯矣,奈何?”子貢曰:“臣請往使吳王,令之救魯而伐齊,君因以兵迎之。”
子貢南見吳王,說曰:“今以萬乘之齊而私千乘之魯,與吳爭強,竊為王危之。且夫救魯,名存亡魯,實困強齊也。”吳王曰:“吾嘗與越戰(zhàn),越王苦身養(yǎng)士,有報我心。子待我伐越而聽子。”子貢曰:“越之勁不過魯,吳之強不過齊,王置齊而伐越,則齊已平魯矣。夫伐小越而畏強齊,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難,智者不失時。今存越示諸侯以仁,救魯伐齊,威加晉國,諸侯必相率而朝吳,霸業(yè)成矣。且王必惡越,臣請東見越王,令出兵以從,此實空越,名從諸侯以伐也。”吳王大說,乃使子貢之越。
越王除道郊迎。子貢曰:“今者吾說吳王以救魯伐齊,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且有報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勾踐頓首再拜,遂問子貢。子貢曰:“吳王為人猛暴,子胥以諫死,太宰
?
用事,順君之過安其私:是殘國之治也。今王誠發(fā)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寶以說其心,卑辭以尊其禮,其伐齊必也。彼戰(zhàn)不勝,王之福矣。戰(zhàn)勝,必以兵臨晉,臣請北見晉君,令共攻之,此滅吳必矣。”越王大說,許諾。
子貢還報吳王,吳王大說,遂發(fā)九郡兵伐齊。子貢因去之晉,說晉君修兵休卒以待吳,晉君許諾。
子貢去而之魯。吳王果與齊人戰(zhàn)于艾陵大破齊師獲七將軍之兵而不歸果以兵臨晉與晉人相遇黃池之上吳晉爭強晉人擊之大敗吳師越王聞之涉江襲吳殺夫差而戮其相破吳三東向而霸。
(節(jié)選自《史記
?
仲尼弟子列傳》有刪改)
【注釋】
①高、國、鮑、晏:高昭子、國惠子、鮑牧、晏圉,齊國握有實權的卿大夫。
5.對下列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置齊而伐越      

置:安排
B.越王除道郊迎

除:清除
C.今王誠發(fā)士卒佐之以徼其志       誠:果真
D.說晉君修兵休卒以待吳

兵:兵器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A.

二三子何為莫出      


竊為王危之
B.

子胥以諫死        


重寶以說其心
C.

夫伐小越而畏強齊


其志欲之而畏越
D.

吳王大說,乃使子貢之越


待我伐越乃可
7.子貢在游說各國君主時,總在赤裸裸的利益之上,加上一層冠冕堂皇的道理外衣。下面都屬于“道理外衣”的一組是(3分)

憂在內者攻強,憂在外者攻弱   

臣請往使吳王,令之救魯而伐齊

夫勇者不避難,智者不失時    

今者吾說吳王以救魯伐齊

且有報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  

說晉君修兵休卒以待吳
A.
①④⑥
   。拢
②③⑤
   。茫
①③⑤
   。模
②④⑥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齊國陰謀家田常想謀反,但又擔心高、國、鮑、晏四大權臣反對,于是準備發(fā)動對魯國的戰(zhàn)爭以壯大自己的實力。子貢臨危出使,輾轉于各國,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成功分化瓦解他們,保存了魯國。
B.子貢憑著能言善辯,縱橫捭闔,奔走于眾多諸侯國中,最終使這些諸侯國的形勢發(fā)生了變化,其中變化最大的是吳國和越國,原先強大的吳國滅亡了,原先瀕臨滅國的越國則崛起。
C.吳國以救魯的名義入侵齊國,打敗齊國后,與晉國爭霸,但最終未能如愿。吳軍被晉軍大敗的消息傳出后,越國趁機突襲吳國,吳國形勢急轉直下,曾經不可一世的吳王夫差也最終身死。
D.越王勾踐為了讓吳王夫差放心前去攻打齊國,以使自己得到再次崛起的機會,除了派人給吳王送上貴重的寶物,他還在吳王面前表示,自己愿意帶上越國兵馬助吳王一臂之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375908.html

相關閱讀:高中文言虛詞集訓(附答案)
《高祖還鄉(xiāng)》閱讀答案
《蕭房知人》閱讀答案及翻譯
《李侃,字希正》閱讀答案及翻譯
“朱衣道人者,陽曲傅山先生也”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