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題。
古者,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名終則諱之,字乃可以為孫氏。孔子弟子記事者,皆稱仲尼。江南至今不諱字也。河北人士全不辨之,名亦呼為字,字固呼為字。
偏傍之書,死有歸殺,子孫逃竄,莫肯在家;畫瓦書符,作諸厭勝①
;喪出之日,門前然火,戶外列灰,祓送家鬼,章斷注連②
。凡如此比,不近有情,乃儒雅之罪人,彈議所當加也。
《禮經》:“
父之遺書,母之杯圈,感其手口之澤,不忍讀用。”
正為常所講習,??槍,及偏加服用,有跡可思者耳。若尋常墳典③
,為生什物,安可悉廢之乎?既不讀用,無容散逸,惟當緘保,以留后世耳。
江南風俗,兒生一期,為制新衣,盥浴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刀尺針縷,并加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置之兒前,觀其發(fā)意所取,以驗貪廉愚智,名之為試兒。親表聚集,致宴享焉。……
四海之人,結為兄弟,亦何容易,必有志均義敵,令終如始者,方可議之。一爾之后,命子拜伏,呼為丈人,申父交之敬,身事彼親,亦宜加禮。比見北人甚輕此節(jié),行路相逢,便定昆季,望觀貌,不擇是非,至有結父為兄、托子為弟者。
(選自《顏氏家訓·
風操篇》
【注】①
厭(yā
)勝:制服,指用巫術制服妖邪等。②
章斷注連:上章以求斷絕死者之殃染及旁人。注連,傳染的意思。③
墳典:《三墳》《五典》的簡稱,泛指古籍。
5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名終則諱之
諱:避諱
B
.無容散逸
逸:丟失
C
.兒生一期
期:周
D
.申父交之敬
申:
申訴
6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
.古者,名以正體
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
B
.乃儒雅之罪人
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
C
.兒生一期,為制新衣
君為我呼入
D
.感其手口之澤
此其志不在小
7
.下列各句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古代一個人的名和字是代表不同的意思的,名代表自己,而字則代表著這個人的德行,我們常說的“
避諱”
一般是指諱字。
B
.在節(jié)選的文中,作者從“
名字”“
歸殺”“
廢物”“
試兒”“
結拜”
等幾個方面闡述了對風操德行的一些看法。
C
.作者認為“
結拜”
是不能隨意為之的,結拜者要有共同的志向,而且,也要講究一定的儀式,不能太草率。
D
.本文節(jié)選自《顏氏家訓·
風操篇》,風操是指士大夫的門風節(jié)操。作者從傳統(tǒng)經學出發(fā),結合當時的實際,論述了對名諱、結交等流行風尚的看法。
8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
分)
(1
)河北人士全不辨之,名亦呼為字,字固呼為字。(3
分)
(2
)置之兒前,觀其發(fā)意所取,以驗貪廉愚智,名之為試兒。(4
分)
(3
)必有志均義敵,令終如始者,方可議之。(3
分)
9
.文言文斷句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太宗有一駿馬/
特愛之/
恒于宮中養(yǎng)飼/
無病而暴死/
太宗怒養(yǎng)馬宮人/
將殺之
B
.吾見過我者多矣/
莫我哀也/
衰我者惟夫子/
向使夫子不不食/
其能哀我乎
C
.刻削之道/
鼻莫如大/
目莫如小/
鼻大可小/
小不可大也/
目小可大/
大不可小也/
舉事亦然/
為其后可復者也/
則其事寡敗
D
.昔者有饋魚于鄭相者/
鄭相不受/
或謂鄭相曰/
子嗜魚/
何故不受/
對曰/
吾以嗜魚/
故不受魚/
受魚失祿/
無以食/
魚不受/
得祿終身食魚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5
.D
【解析】 “
申”
是“
表達”
的意思。
6
.A
【解析】A.
用來/
介詞,憑借; B.
結構助詞,的;C.
替,介詞;D.
代詞,他的。
7
.A
【解析】“
避諱”
一般是指諱名。
8
.(1
)黃河以北地區(qū)的人士對名和字完全不加區(qū)別,名也叫做字,字自然叫做字。(得分點:“
全”
、“
辨”
、“
固”
)
(2
)把它放在孩子面前,觀察他動念頭想拿的東西,用來測試他是貪還是廉,是愚還是智,把這叫做“
試兒”
。(得分點:“
置”“
發(fā)意”
、“
驗”
、“
名”
)
(3
)一定要志向相同,義氣相匹配,志同道合,從開始到結局都一樣做得好(始終如一)的人,才能夠和他談論結拜之事。(得分點:“
均”
、“
敵”
、“
令”
)
附:
文言文譯文
古時候,名用來表明本身,字用來表示德行,名在死后就要避諱,字就可以作為孫輩的氏?鬃拥牡茏佑浭聲r,都稱孔子為仲尼。江南地方至今對稱字不避諱。黃河以北地區(qū)人士對名和字完全不加區(qū)別,名也叫做字,字自然叫做字
旁門左道的書里講,人死后某一天要“
回煞”
,這一天子孫逃避在外,沒有人肯留在家里;要畫瓦書符,作種種巫術法術;出喪那天,要門前生火,戶外鋪灰,除災去邪,送走家鬼,上章以求斷絕死者所患疾病之傳染連續(xù)。所有這類迷信惡俗做法,都不近情,是儒學雅道的罪人,應該加以彈劾檢舉。
《禮經》上說;“
父親留下的書籍,母親用過的杯圈,覺得上面有汗水和唾水,就不忍再閱讀使用。”
這正因為是父親所常講習,經校勘抄寫,以及母親個人使用,有遺跡可供思念。如果是一般的書籍,公用的器物,怎能統(tǒng)統(tǒng)廢棄不用呢?既已不讀不用,那也不該分散丟失,而應封存保留傳給后代。
江南的風俗,在孩子出生一周的時候,要給(他)縫制新衣,洗浴打扮,男孩就用弓箭紙筆,女孩就用刀尺針線,再加上飲食,還有珍寶和衣服玩具,放在孩子面前,看他動念頭想拿什么,用來測試他是貪還是廉,是愚還是智,這叫做試兒。聚集親屬姑舅姨等表親,招待宴請。
四海五湖之人,結義拜為兄弟,也不能隨便,一定要志同道合,始終如一的,才能夠和他談論結拜之事。一旦如此,就要叫自己的兒子出來拜見,稱呼對方為丈人,表達對父輩的敬意,自己對對方的雙親,也應該施扎。近來見到北方人對這一點很輕率,路上相遇,就可結成兄弟,只需看紀老少,不講是非,甚至有結父輩為兄,給子輩為弟的。
9
.D
【解析】應為“
故不受魚/
受魚失祿/
無以食魚/
不受得祿/
終身食魚”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375937.html
相關閱讀:《智伯伐趙》閱讀答案及翻譯
《高祖還鄉(xiāng)》閱讀答案
《楊雍建,字自西》閱讀答案及翻譯
《先妣事略》閱讀答案附譯文
“姜才,濠州人”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