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閱讀《元雜劇作者對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堅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議論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元雜劇作者對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堅守 李代寬 元代初廢除科舉制度后,基本上斷絕了文人的進仕之路,許多文人走向社會底層,與民間藝人(如紅字李二、花李郎等)相結合,組織 書會 元雜劇作者對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堅守
李代寬
元代初廢除科舉制度后,基本上斷絕了文人的進仕之路,許多文人走向社會底層,與民間藝人(如紅字李二、花李郎等)相結合,組織“
書會”
從事雜劇創(chuàng)作。但是,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等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觀念已經(jīng)深深根植于他們的心中,元雜劇作者們不可避免地要將自己接受的傳統(tǒng)倫理道德觀念融入自己所塑造的戲曲形象,這是元雜劇思想內(nèi)容的主流。鐘嗣成在《錄鬼簿》記述與其“
相知”
的“
名公才人”
時,多次贊賞他們的“
浩然之氣”
,如宮天挺“
豁然胸次掃塵埃”
,鄭光祖“
名香天下”
,曾瑞“
樂幽閑不解趨承”
,施惠“
道心清靜絕無塵”
,鐘嗣成自己也是“
杜門養(yǎng)浩然之志”
。
在兩千多的歷史發(fā)展中,“
仁”“
義”“
禮”“
智”“
信”
等傳統(tǒng)倫理道德因素滲透到社會生活和思想意識的方方面面,倫理道德至上的觀念已內(nèi)化為人們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準則。尤其是面對元代沒有受到教育的絕大多數(shù)社會底層民眾,雜劇就承載了更多傳統(tǒng)倫理道德教化的功能。李漁在《閑情偶寄·
詞曲部》中說:“
因愚夫愚婦識字知書者少,勸使為善,誡使勿惡,其道無由,故設此種文詞,借優(yōu)人說法,與大眾齊聽。”
平民百姓熱愛戲曲,重要的一條原因是他們把戲曲中傳達的倫理道德因素當作社會正義輿論的引導和現(xiàn)實生活的規(guī)范。
從夏商周一直到元代,幾千的社會生活都在元雜劇中得到反映,上至帝王將相下到農(nóng)夫商販,各階層人物無不籠入筆端!逗麎簟分型趵蠞h三個兒子,《焚兒救母》中的張屠,《馮玉蘭》中的馮玉蘭,《虎頭牌》中的山壽馬,《竇娥冤》中的竇娥,《降桑椹》中的蔡順,都具有善良賢孝的光輝品格。“
君子篤于親,則民興于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論語·
泰伯》),儒家倫理道德思想的基礎是“
仁”
。“
孝悌”
是“
仁”
的前提,“
入則孝,出則悌”
(《論語·
學而》)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品德,這是一個家庭、家族乃至國家關系的倫理情感紐帶。元雜劇的作者希望注重加強個人道德修養(yǎng),調節(jié)好人際關系,實現(xiàn)家庭和睦,社會安寧的理想!抖Y記·
中庸》說:“
仁者,人也,親親為大。”
《殺狗勸夫》《老生兒》《疏者下船》實質上傳達的是親親才能修身,親親才能為政,親親才是為人根本的觀點。《禮記·
大學》說:“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治家最重要的一條是教子有方,才能讓子孫后代“
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孟母三移》中的孟母,《剪發(fā)待賓》中的陶母,《陳母教子》中的陳母,《九世同居》中的張公藝,《東堂老》中的東堂老無不遵循這一傳統(tǒng)并取得成功!斗稄堧u黍》中的范式和張劭志同道合,《替殺妻》中的張千為保護朋友而寧擔罪責,更彰顯了“
朋友有信”
這一傳統(tǒng)美德。
《豫讓吞炭》《澠池會》《伊尹扶湯》《介子推》《單鞭奪槊》等雜劇塑造了豫讓、廉頗、藺相如、伊尹、介子推、尉遲恭等忠貞報國的忠臣義士形象,即使是《魯齋郎》等雜劇中的包拯,《雙獻功》等雜劇中的李逵也是元雜劇作者們推崇的標桿和楷模!墩撜Z·
里仁》里,曾子曾說:“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只有從國家和整體利益至上的原則出發(fā),在個人對他人、對社會、對群體的關系上,“
義以為上”“
先義后利”
才能引導一種文明不斷前行,這也是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一條主線。
元雜劇作者們堅守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這一主線,是贏得廣大觀眾的法寶。只有當這種深層次的文化因素深深扎根于作品之中時,才能夠使戲曲觀眾與戲劇作品之間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
(選自《光明日報》
10
月14
日15
版,有刪改)
1
.下列對元雜劇創(chuàng)作的相關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元代統(tǒng)治者廢除科舉制度后,文人們將關注點轉向民間藝術,而書會這一組織的成立又有力地推動了元雜劇的發(fā)展。
B
.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觀念是元雜劇作者們堅守的主線,他們將這種觀念融入戲曲形象中,這是元雜劇思想內(nèi)容的主流。
C
.元雜劇中竇娥、孟母、張千這一類的人物形象寄寓了作者們希望通過加強個人道德修養(yǎng),實現(xiàn)家庭和睦、社會安寧的理想。
D
.元雜劇題材廣泛,從夏商周至元代的幾千的社會生活,帝王將相、農(nóng)夫商販等各階層人物形象都在元雜劇中得到展現(xiàn)。
2
.下列對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第一段首先簡介元雜劇產(chǎn)生的背景,
然后以鐘嗣成《錄鬼簿》記述為證總說元雜劇作者在塑造戲曲形象時將傳統(tǒng)倫理道德觀念融入作品的創(chuàng)作特點。
B
.第二段從時代、文化的角度指出元雜劇承載著傳統(tǒng)倫理道德教化的功能,在引導社會正義輿論和規(guī)范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C
.三、四兩段以高度概括的語言分別剖析了元雜劇中經(jīng)典人物形象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
仁”“
義”“
禮”“
智”“
信”
等倫理道德內(nèi)涵。
D
.第五段總結全文,強調了元雜劇作家堅守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重要意義,并明確指出這是使戲曲觀眾與戲曲作品產(chǎn)生共鳴的途徑。
3
.下列對原文觀點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李漁認為,元代科舉制度的廢除導致絕大多數(shù)社會底層民眾不識字,因此需要元雜劇這種雅俗共賞的藝術形式來完成勸人為善的教化任務。
B
.在中國傳統(tǒng)道德觀念中,“
孝悌”
對家庭、家族乃至國家關系的維護起著重要作用,就家庭關系而言,“
孝”
和“
教子有方”
又是相輔相成的。
C
.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一直強調國家和整體利益至上的原則,使“
義以為上”“
先義后利”
成為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
D
.元雜劇作家只要將傳統(tǒng)倫理道德這種深層次的文化因素深深扎根于自己的作品中,就能使觀眾與作品產(chǎn)生共鳴,從而贏得廣大觀眾。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376589.html

相關閱讀:夏商周三朝,被中國傳統(tǒng)史學家稱為“三代時期”閱讀答案
《中國古代星宿》閱讀答案
《再談俗從何來》閱讀答案
材料概括分析題:劉擎《中國有多特殊》(附答案)
《當下文藝批評缺什么:批判精神不斷弱化》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