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韓少功《扁平時代的寫作》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議論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題。( 9 分) 美國學者托馬斯弗里德曼幾前推出《世界是平的》一書,認為因特網(wǎng)的廉價推廣,促成了技術、資本、信息三個民主化同時到來,深刻改 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題。(9
分)
美國學者托馬斯·弗里德曼幾前推出《世界是平的》一書,認為因特網(wǎng)的廉價推廣,促成了技術、資本、信息三個“民主化”同時到來,深刻改變著世界經(jīng)濟發(fā)展的方式和格局。他是一個敏銳的觀察家,但談得不夠多和不夠深的是文化,其中包括文學。“民主化”的文學是否可能?如果說“民主化”意味著一個有核心、有級差、有組織的塔狀結構,讓位于一個無核心、無級差、無組織的面狀結構,那么這一前景是否值得萬眾歡呼?或者是否僅僅值得歡呼?
這當然是更為復雜的一個問題。
一個“扁平”的世界里眾聲喧沸。從原則上說,由編輯、審查、批準一類關卡所組成的文化權力體系幾近瓦解,每一個IP
地址自由發(fā)聲,都可能成為強大的文化媒體。不過問題的另一面,是胡說比深思容易,粗品比精品多產(chǎn),優(yōu)秀者至少沒有數(shù)量上的優(yōu)勢。文化產(chǎn)量中庸質與惡質的占比大大攀升,低端文化產(chǎn)能不僅無法淘汰,還可能日益滾大和坐大。一些優(yōu)秀作品即使生產(chǎn)出來,也可能在過量的文化淹沒中,在受眾們暴飲暴食式的閱讀之后,在食欲不振的這些快餐者們那里,出現(xiàn)影響力的嚴重折扣。一旦腸胃已經(jīng)吃壞了,再多的良藥也都無濟于事。
一個“扁平”的世界里多數(shù)為王。在一般的情況下,有些潮流可以修復民眾良知,是真理的脫穎而出;有些潮流泯滅民眾良知,是泡沫和垃圾的霸道橫行。但不管是哪種情況,多數(shù)人的理解力構成潮流的邊界,那么大眾型和通俗化的真理尚有機會,而冷門的、偏僻的、艱險的、高難的——又常常是重要的文化探索,則可能缺氧。一種品質趨下的文化誘導機制,在這種情況下幾乎難以避免。
一個“扁平”的世界還有易破難立的特點。特別是自18
世紀啟蒙運動以來,敬畏感隨著上帝一同消失。叛逆比服從更流行,權利比責任更動心,無論左右翼都造反成癖,在獲得解構主義一番學術裝備后更是見立必破,打倒一切。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一旦失去文化的約束和引導機制,一個扁平的世界就是沒有方向的世界,是無深度和無高度的世界。即使有成打的托翁和莎翁再世,他們通常也形同刺猬而不是獅子,是暗燃而不是火炬。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信息中心2008
的統(tǒng)計報告顯示,高達47
%左右的公眾已經(jīng)不信任或不太信任網(wǎng)絡。時值二十一世紀,人類有了前所未有的文化自由選擇權,但為什么從這時起人類倒變得如此猶疑不定、六神無主、手足無措、茫然無計,竟找不到自己真正信賴和需要的東西?如果人類長期處于這樣一種文化消費中的自我分裂和自我對抗,那么這種所好即所疑、所樂即所恥、所愛即所憎的左右兩難,是不是一種文化狂歡之下的精神死機狀態(tài)?
也許需要重新啟動,重新確定一個方向。一個重建精神價值的方向。
這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重建一種非權力化和非利益化的文化核心、級差以及組織,即文明教化的正常體系。是的,在這里我愿意重新使用“教化”這樣一個詞,在人類幾百來鐘情于“自由”一詞以后,在有效教化與寬幅自由互為條件的奇詭歷史之中。

(摘自韓少功
《扁平時代的寫作》
有刪節(jié))
1
.下列對“
扁平時代的寫作”
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
.文學“
民主化”
可能意味著一個無核心、無級差、無組織的面狀結構被一個有核心、有級差、有組織的塔狀結構取代。
B
.容易失去文化的約束和引導機制,缺乏方向、深度和高度。

C
.擁有文化自由選擇權,但缺乏文明教化的正常體系。
D
.體現(xiàn)了權力化和利益化的品質趨下的文化誘導機制。
2.
下列關于“扁平的世界里眾聲喧沸”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

編輯、審查、批準一類關卡所組成的文化權力體系的瓦解,讓每一個IP
地址自由發(fā)聲,都可能成為強大的文化媒體。

B
.優(yōu)秀文化數(shù)量上的劣勢,導致胡說比深思容易,粗品比精品多產(chǎn)。
C.
在扁平的世界里,優(yōu)秀作品中的庸質和惡質比大大攀升,優(yōu)秀作品也可能淹沒在過量的文化中。
D
.在大量接受快餐式閱讀的文化受眾面前,優(yōu)秀作品的影響力大打折扣。
3
.下列說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
.《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馬斯·
弗里德曼認為,世界經(jīng)濟發(fā)展的方式和格局隨著因特網(wǎng)的廉價推廣以及技術、資本、信息三個“
民主化”
的同時到來而發(fā)生著深刻改變。
B
.如果多數(shù)人的理解力構成潮流的邊界,大眾型和通俗化的真理可能被接受,冷門偏僻、艱險高難但又十分重要的文化探索則容易被冷落。
C
.自18
世紀啟蒙運動以來,人們少了敬畏,多了叛逆,無論左右翼都造反成癖,以至發(fā)展到見立必破,打倒一切。
D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信息中心2008
的統(tǒng)計報告的相關數(shù)據(jù)說明,人類找不到自己真正信賴和需要的東西,文化狂歡之下的精神已處于死機狀態(tài)。
參考答案:
1

A
2

D
3

D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376603.html

相關閱讀:《草嬰:為讀者打開一扇窗 陳啟偉》閱讀
《文學應放射出理想的光芒》閱讀答案
《兩漢今古文經(jīng)學的斗爭與融合》閱讀答案
《顛覆性技術:在痛苦與快樂間流轉》閱讀答案及思路點撥
《從Made in China到Cultured ①in China》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