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0
題
。
王僧虔,瑯邪臨沂人也。僧虔弱冠,弘厚,善隸書。宋文帝見其書素扇,嘆曰:“非唯跡逾子敬①,方當(dāng)器雅過之。”除秘書郎,太子舍人。退默少交接,與袁淑、謝莊善。轉(zhuǎn)太子洗馬。
兄僧綽,為太初所害,親賓咸勸僧虔逃。僧虔涕泣曰:“吾兄奉國以忠貞,撫我以慈愛,今日之事,苦不見及耳。若同歸九泉,猶羽化也。”孝武初,出為武陵太守。兄子儉于中途得病,僧虔為廢寢食。同行客慰喻之。僧虔曰:昔馬援處兒侄之間一情不異,吾實懷其心,誠未異古。若此兒不救,便當(dāng)回舟謝職,無復(fù)游宦之興矣。”
徙為會稽太守。中書舍人阮佃夫家在會稽,請假東歸?蛣裆缘璺蛞,宜加禮。接。僧虔曰:“我立身有素,豈能曲意此輩。彼若見惡,當(dāng)拂衣去耳。”佃夫言于宋明帝,使御史中丞孫
?
奏:“僧虔前蒞吳興,多有謬命,委州檢削。”坐免官。
建元二,進(jìn)號左衛(wèi)將軍,固讓不拜。改授左光祿大夫?たh獄相承有上湯殺囚,僧虔上疏言之曰:“湯本以救疾,而實行冤暴,或以肆忿。若罪必入重,自有正刑;若去惡宜疾,則應(yīng)先啟。豈有死生大命,而潛制下邑。愚謂治下囚病,必先刺郡,求職司與醫(yī)對共診驗;遠(yuǎn)縣,家人省視,然后處理?墒顾勒卟缓,生者無怨。”上納其言。
僧虔清簡無所欲,不營財產(chǎn),百姓安之。世祖即位,僧虔以風(fēng)疾欲陳解,會遷侍中、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及授,僧虔謂兄子儉曰:“汝任重于朝,行當(dāng)有八命之禮,我若復(fù)此授,則一門有二臺司,實可畏懼。”乃固辭不拜,上優(yōu)而許之?蛦柹套屩,僧虔曰:“君子所憂無德,不憂無寵。吾榮位已過,所慚庸薄無以報國,豈容更受高爵,方貽官謗邪!
”
永明三,薨。
《南齊書·王僧虔列傳》(
有刪節(jié))
【注】①子敬:王獻(xiàn)之
8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與袁淑、謝莊善
善:友好
B
.同行客慰喻之
喻:明白
C
.若去惡宜疾
疾:急速
D
.不營財產(chǎn)
營:謀求
9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組是
A
. 撫我以慈愛
B
. 僧虔為廢寢食
名之以其能
慎勿為婦死
C
.
而實行冤暴
D
. 汝任重于朝
惑而不從師。
不能容于遠(yuǎn)近
10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王僧虔青時,不僅性格寬容忠厚,而且書法很好,宋文帝對他寫在素絹扇上的字給予了贊賞,稱他的字超過了王獻(xiàn)之。
B
.王僧虔未聽門客的勸告,反而說了阮佃夫不高興的話,阮佃夫?qū)⒋嗽捀嬖V了皇帝,還派人上奏朝廷指責(zé)王僧虔,王僧虔因此被免了官。
C
.王僧虔做左光祿大夫時,針對郡縣中監(jiān)獄里用湯藥殺害囚犯的情況,上表陳說,反對這種做法,皇帝采納了他的意見。
D
.世祖即位時,王僧虔升遷擔(dān)任了開府儀同三司等官職,但他認(rèn)為一家叔侄兩人都在朝廷做高官,實在讓人擔(dān)心,于是堅決辭去了官職。
11
.請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
分)
(1)
我立身有素,豈能曲意此輩。彼若見惡,當(dāng)拂衣去耳。(5
分)
譯文:
(2)
吾榮位已過,所慚庸薄無以報國,豈容更受高爵,方貽官謗邪!(5
分)
譯文:
參考答案:
8
.B(
喻:開導(dǎo))
9
.D(D
項都是介詞,分別解作“在”/“被”;A
項“以”都是介詞,均解作“用”;B
項“為”都是介詞,均解作“為了”;C
項“而”都是轉(zhuǎn)折連詞,均解作“但是”)
10
.D(
原文說王僧虔并未正式任職,所以不能說辭去了官職)
11
.(10
分)
(1)(5
分)
我立身處世一向有準(zhǔn)則,怎么能違心地逢迎這類人。如果他厭惡我,當(dāng)會拂袖而去罷了。(
大意正確計3
分,落實“素”“見”各計1
分)
(2)(5
分)
我得到的榮耀和地位已超過(
我的才能)
,所感到慚愧的是自己平庸淺薄,沒有辦法報效國家,怎么還能再接受更高的爵位,(
這樣)
不是正好留給官場中的人指責(zé)嗎?(
大意正確計3
分,落實“過”“貽”,各計1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376621.html
相關(guān)閱讀:《送秦少章赴臨安簿序》閱讀答案
《余良肱字康臣》閱讀答案
閱讀:梁節(jié)王?
《江天一,字文石》閱讀答案及翻譯
文言考點專攻之??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