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
遷南陽
太守。性節(jié)儉而政治清平,以誅暴立威,善于計略,省愛民役。造作水排
,
鑄為農(nóng)器,用力少,見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
bēi
)池,廣拓土田,郡內(nèi)比室殷足。時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陽為之語曰
:“
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
詩自以無勞,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帝惜其能,遂不許之。
詩雅好推賢,數(shù)進知名士清河劉統(tǒng)及魯陽長董崇等。
初,禁網(wǎng)尚簡,但以璽書發(fā)兵,未有虎符之信,詩上疏曰
:“
臣聞兵者國之兇器,圣人所慎。舊制發(fā)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調(diào),竹使而已。府符合會,取為大信,所以明著國命,斂持威重也。間者發(fā)兵,但用璽書,或以詔令,如有奸人詐偽,無由知覺。愚以為軍旅尚興,賊虜未殄,征兵郡國,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絕奸端。昔魏公子,威傾鄰國,猶假兵符以解趙圍,若無如姬之仇,則其功不顯。事有煩而不可省,費而不得已,蓋謂此也。
”
書奏,從之。
詩身雖在外,盡心朝廷,讜(
dǎng
)言善策,隨事獻納。視事七,政化大行。十四,坐遣客為弟報仇,被征,會病卒。司隸校尉鮑永上書言詩貧困無田宅,喪無所歸。詔使治喪郡邸,賻絹千匹。
(
選自《后漢書
·
杜詩傳》
,
有刪節(jié)
)
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
,
不正確的一項是
(
3
分
)
A.
誅降逆賊楊異等
降
:
投降
B.
聞賊規(guī)欲北度
規(guī)
:
謀劃
C.
帝惜其能,遂不許之
許
:
同意
D.
視事七
,
政化大行
視事
:
任職
5.
下列句子中均能表現(xiàn)杜詩盡心朝廷、直言善策的一項是
(
3
分
)
①
遂格殺廣
,
還以狀聞
②
詩雅好推賢
③
善于計略
,
省愛民役
④
十四
,
坐遣客為弟報仇
,
被征
⑤
帝惜其能
,
遂不許之
⑥
求欲降避功臣
,
乃上疏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②③④
D.
①③⑥
8.
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3
分
)
A.
杜詩抵達大陽
,
聽說賊人企圖北度
,
于是與長史迅速燒毀賊人的船只
,
部署軍隊
,
帶領(lǐng)沖鋒陷陣的騎兵
,
消滅了敵人。
B.
當(dāng)時蕭廣放縱士兵不橫行民間
,
百姓惶恐不安。杜詩立即向蕭廣曉喻利害
,
但他仍舊我行我素
,
于是杜詩上報朝廷而擊殺了蕭廣。
C.
任南陽太守期間
,
杜詩生性節(jié)儉
,
廉潔公正
,
誅殺強暴
,
樹立威信
,
并且還擅長計劃謀略
,
愛惜民力
,
為民造福
,
因而百姓熱情地謳歌他。
D.
杜詩雖身為地方官
,
但一心為朝廷著想
,
忠直的言論、好的建議都隨時上奏。
6.
把文言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
10
分
)
(1)
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稱。
(
5
分
)
(2)
坐遣客為弟報仇,被征,會病卒。
(
5
分
)
參考答案:中小學(xué)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4.
答案
A
解析
:
降
:
使
……
投降
5.
答案
A
解析
:
④
是說杜詩因派門客為弟弟報仇犯罪
,
被朝廷征召
;
⑤
是說皇帝對他的信任
;
⑥
是說杜詩很謙讓。
6.
答案
B
解析
:B
項
,
杜詩是先斬后奏。
7.
把文言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
10
分
)
答案
:(1) (
5
分
)
輕時有才能
,
在郡里任功曹,有公正平和的美稱(采分點
“
少
”
、
“
仕
”
、
“
稱
”
)。
(2) (
5
分
)
因為派門客為弟弟報仇犯罪,被朝廷征召,正巧他因病去世(采分點
“
坐
”
、
“
征
”
、
“
會
”
)。
參考譯文
:
杜詩
,
字君公
,
河內(nèi)汲縣人。輕時有才能
,
在郡里任功曹
,
有公正平和的美稱。更始間
,
被征召做了大司馬府的官員。建武元
,
在一中升遷三次至侍御史
,
負責(zé)安定洛陽。當(dāng)時將軍蕭廣放縱士兵在百姓中橫行霸道
,
百姓惶恐不安。杜詩告誡曉諭蕭廣
,
可他仍不改悔
,
于是擊殺了蕭廣
,
回京后把這一情況向光武帝奏報。光武帝召見他
,
賜給他一套?戟。儀仗又派他巡視河?xùn)|
,
去討伐、降服反叛的賊人楊異等。杜詩抵達大陽
,
聽說賊人謀劃北渡黃河
,
于是與長史迅速焚毀他們的船只
,
部署郡中士兵
,
率領(lǐng)騎兵追逐襲擊賊兵
,
殺死楊異等人
,
賊兵終于被消滅。再次升遷為沛郡都尉
,
轉(zhuǎn)任汝南都尉
,
所治理的地方政績顯揚。
建武七
,
杜詩升任南陽太守。他生性節(jié)儉
,
施政清廉公平
,
因為懲罰強暴樹立起了威信
,
他還擅長計劃謀略
,
顧恤和愛惜服勞役的百姓。又設(shè)計制作水排
,
用以煉鐵
,
鑄造農(nóng)具
,
使
(
百姓
)
用力少
,
收效多
,
百姓感到很便利。還修建池塘
,
廣泛開墾土地
,
郡中家家戶戶都豐足富實。當(dāng)時人們把他比作召信臣
,
所以南陽人為這些事跡贊頌他道
:“
先前有召父
,
后來有杜母。
”
杜詩自認為沒有功勞
,
為長期任大郡長官而感到不安
,
請求降職
,
讓出職位給功臣
,
于是上書給皇帝。光武帝愛惜他的才能
,
因而沒有同意這個請求。
杜詩向來喜好推薦賢明的人
,
多次舉薦知名之士
,
有清河的劉統(tǒng)和魯陽長董崇等。
當(dāng)初
,
兵禁制度崇尚簡約
,
只是用帶有皇帝之印的書信發(fā)兵
,
沒有虎符這樣的信物。杜詩上書說
:“
臣聽說軍隊是國家的能夠殺傷人的工具
,
圣人也很謹(jǐn)慎小心對待。原來的制度派遣軍隊
,
都用虎符
,
其他征調(diào)只用拿著信件的使者罷了。兵符假如能夠合在一起
,
才能取得對方完全的信任
,
以此來表明彰顯國家的命令
,
保持國家的威嚴(yán)與重要地位。近來派遣軍隊
,
只用帶有皇上之印的書信
,
有時還用皇上的詔命。如有奸邪的人欺詐作偽
,
就無法發(fā)覺。我認為軍事正在興起
,
叛亂的人沒有滅絕。從下面的郡國中征兵
,
應(yīng)該慎重
,
可以確立虎符制度
,
來杜絕奸詐事件的產(chǎn)生。昔日魏國的公子無忌
,
威風(fēng)令鄰國傾倒
,
尚且借助虎符調(diào)兵來解邯鄲之圍
,
如果沒有如姬的仇事
,
那么他的功績也就不會顯露。事情中有些雖然煩瑣但不
能省卻
,
雖然浪費但不能不如此
,
大概說的就是發(fā)兵制度這類的事情吧。
”
諫書遞給皇上
,
皇上聽從了他的建議。
杜詩雖然在外做官
,
但是對朝廷竭盡忠心
,
正直的言論和有益的謀略
,
隨著報告某事獻給皇上。在任七
,
政績教化十分顯著。十四
,
因派門客為弟弟報仇
,
被朝廷征召
,
正巧他因病去世。司隸校尉鮑永上書說
,
杜詩貧困沒有土地、住宅等產(chǎn)業(yè)
,
死了以后沒有埋葬的地方;噬舷铝钤诳ほ∞k喪事
,
并賞賜一千匹絹作為治喪費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376646.html
相關(guān)閱讀:“孟軻受業(yè)于子思,既通,游于諸侯”閱讀
《送秦少章赴臨安薄序》閱讀答案
《韓鏞,字伯高》閱讀及翻譯
《溫造》閱讀答案及翻譯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