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意象構成》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議論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意象構成 主觀的、僅屬于個人的情感只有在對象化以后,即只有借助于 象 ,才能夠在人與人之間得到普遍的傳達。因此,藝術便必然以情感為生命,以象為構成。象,是中國美學又一 意象構成
主觀的、僅屬于個人的情感只有在對象化以后,即只有借助于“
象”
,才能夠在人與人之間得到普遍的傳達。因此,藝術便必然以情感為生命,以象為構成。象,是中國美學又一個重要范疇。中國美學的“
象”
,從來就不等于西方美學的“
形象”
,毋寧說是“
有象無形”
、“
去形存象”
。對于藝術來說,事物的實體是不重要的,重要的只是事物的表象。表象作為事物的反映,是一種心理現(xiàn)象,只存在于人的頭腦之中。它可以在人的頭腦中復現(xiàn),這就是回憶;也可以在人的頭腦中運動、變化、重組甚至創(chuàng)造,這就是想象。心理學的研究證明,人在回憶和想象時,往往伴隨著情感。對于慣常用情感眼光看世界,又區(qū)分了實體(形器)和表象(現(xiàn)象)的中國藝術家來說,就更是如此。于是,“
象”
在中國藝術這里,就不但不是“
形象”
,也不單單只是“
表象”
,更重要的還是“
意象”
。
意象是抽離了“
形體”
又蘊含著“
情意”
的表象,或者說是“
有情感的表象”
。但必須特別指出,意象決不是意與象的兩兩相加或簡單契合,而是意中有象,象中有意,物我同一,主客包容,既非純客觀的如實摹寫(如西方古典藝術),也非純主觀的自我表現(xiàn)(如西方現(xiàn)代藝術)。顯然,這是中國獨有的宇宙觀、哲學觀在藝術中的體現(xiàn)。
意象是中國獨有的美學范疇,意象造型觀也是中國獨有的藝術觀念,而詩畫藝術則是這種藝術觀的集中表現(xiàn)。“
賦比興”
作為中國詩歌的金科玉律,“
傳神寫意”
作為中國繪畫的傳統(tǒng)觀念,都涉及到意象問題。前者講意象的目的——
傳達情感,后者講意象的特征——
不求形似。因為不求形似,所以更注重筆墨;因為傳達情感,所以要借助意象。情感靠意象傳達,意象靠筆墨構成,情感—
意象—
筆墨,這就是中國詩畫藝術的基本結構。無疑,在這里,意象是一個極其重要的中間環(huán)節(jié)。一般地說,中國詩更重情感,中國畫更重筆墨,但它們都離不開意象。正因為它們都以意象為美學構成,所以中國詩常有畫境,中國畫也常有詩意。這樣,意象就作為一個中介,把詩和畫統(tǒng)一起來了。如果說,西方美學講究的是詩畫對立,那么,中國美學追求的則是詩畫一體的“
詩情畫意”
,是情景合一的“
詩畫意境”
。
所謂“
詩畫意境”
,就是主客默契,心物交融,對象中有自我,自我中有對象的那樣一種境界。中國的詩和畫都追求這種意境。中國的詩論講究的是“
情景合一”
,中國畫論講究的是“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國人的哲學觀,情景合一是中國人的藝術觀。在這兩種觀念的主宰下,中國藝術家無論是以“
移情”
的態(tài)度看待自然,還是以“
直覺”
的方式把握對象,都不難達到這一境界。
所以,中國的其他藝術,也和詩畫藝術一樣,有了一種交融物我、綜合時空的審美特征。比如戲曲。漫長的時間,遼闊的空間,僅僅表現(xiàn)為幾個極其精彩優(yōu)美的動作和身段。這和杜詩所謂“
乾坤萬里眼,時序百心”
,和國畫《百花齊放》將不同地域不同季節(jié)開放的花畫在同一畫面,是一個道理。顯然,這不僅僅是一種藝術手法,更是一種藝術境界。這種境界,就其化空間為時間而言,是音樂的;就其化時間為空間而言,是舞蹈的;就其融主觀客觀、對象自我、表現(xiàn)再現(xiàn)于一體而言,則是詩和繪畫的。總之,它是中國藝術獨有的一種境界。
(節(jié)選自易中天《中國藝術精神的美學構成》,有刪改)
1.
下列關于“
意象”
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意象作為事物的反映,是一種心理現(xiàn)象。它可在人的頭腦中復現(xiàn),這就是回憶;也可在人的頭腦中運動、變化、重組甚至創(chuàng)造,這就是想象。
B.
所謂“
意象”
,就是意中有象,象中有意,物我同一,主客包容。它是中國獨有的宇宙觀、哲學觀在藝術中的體現(xiàn),是中國獨有的美學范疇。
C.
意象,既非純客觀如實摹寫,也非純主觀自我表現(xiàn),更不是意與象的兩兩相加或簡單契合,而是抽離了“
形體”
又蘊含著“
情意”
的表象。
D.
作為以傳達情感為主要目的的中國詩歌的金科玉律的“
賦比興”
和作為不求形似的中國繪畫的傳統(tǒng)觀念的“
傳神寫意“
都涉及到意象問題。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
分)
A.
主觀的、僅屬于個人的情感只有借助于具體的物象,才能夠在人與人之間得到普遍的傳達,因此藝術便必然以意象為構成。
B.
心理學研究證明,對于慣常用情感眼光看世界,又區(qū)分了實體和表象的中國藝術家來說,
在回憶和想象時,往往伴隨著情感。
C.
主客默契,心物交融,對象中有自我,自我中有對象的境界就是中國的詩、畫都追求的所謂的”
情景合一”
的“
詩畫意境”

D.
國畫《百花齊放》將不同地域不同季節(jié)開放的花畫在同一畫面上,這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藝術物我交融、綜合時空的審美特征。
3.
根據(jù)原文的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中國美學的“
象”
,與西方美學的“
形象”
不同;西方美學的“
形象”
只是事物反映的“
表象”
,而非中國美學的“
意象”
。
B.
中國詩重情感,中國畫重筆墨,但都以意象為美學構成,所以中國的詩論講究 “
情景合一”
,中國畫論講究 “
天人合一”
。
C.
中國藝術家無論是以“
移情”
的態(tài)度看待自然,還是以“
直覺”
的方式把握對象,都很容易達到情景合一的“
詩畫意境”
。
D.
中國其他藝術也和詩畫藝術一樣,都有意境可言。就其化空間為時間而言,是音樂的;就其化時間為空間而言,是舞蹈的。
參考答案:
1.A
(A
項,偷換概念,這句話在原文中表述的是“
表象”
而非“
意象”
,“
表象”
與“
意象”
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2.B
(B
項,心理學研究的是人類普遍現(xiàn)象,而非針對中國藝術家。)
3.D
(A
項,無中生有,文中并沒有說西方美學里的“
形象”
是什么。B
項,因果顛倒,中國的詩論講究 “
情景合一”
,中國畫論講究 “
天人合一”
,不是因為中國詩、中國畫都以意象為美學構成,恰恰相反。C
項,忽視條件,原文是說在情景合一和天人合一兩種觀念的主宰下,中國藝術家不難達到“
詩畫意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378472.html

相關閱讀:《意象構成》閱讀答案
《我為何拒絕速讀》閱讀答案
《打工族創(chuàng)造的無形資產》閱讀答案
《當下文藝批評缺什么:批判精神不斷弱化》閱讀答案
“中和位育”閱讀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