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16
分)
吏
道
與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內(nèi)九卿、百執(zhí)事,外刺史、縣令,其次為佐,為史,為胥徒。若是者,貴賤不同,均吏也。
天下非甚愚,豈有厭治思亂,憂安樂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亂與危,何也?夫奪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亂也,由奪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號(hào)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奪之而使亂。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天之生斯民也,為業(yè)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竊人貨殖,摟而取之,不亦盜賊之心乎?盜賊害民,隨起隨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無避忌,白晝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誅。豈上天不仁,崇淫長(zhǎng)奸,使與虎狼蛇虺均為民害邪?
然則如之何?曰:得才且賢者用之;若猶未也,廢有司,去縣令,聽天下自為治亂安危,不猶愈乎?
(選自《伯牙琴》)
16
.
對(duì)下列語句中加點(diǎn)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3
分)
A
.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
稽:查考
B
.后世所以害民者牧民
牧:治理
C
.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間
不肖:不孝順
D
.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
息:繁殖
17
.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
分)
A
.若是者,貴賤不同,均吏也
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
B
.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C
.竭之而使危,奪之而使亂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
D
.為業(yè)不同,皆所以食力也
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18
.
下列對(duì)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3
分)
A
.上世之士之所以不肯出山做官,是為了遠(yuǎn)避塵世而隱居在大山深谷中,過著一種悠
閑自在的生活。
B
.作者言辭激烈地批判“
害民者牧民”
的官吏仗勢(shì)欺人無所顧忌肆意掠取,是魚肉百姓
的禍害,比強(qiáng)盜還要厲害。
C
.文章認(rèn)為民眾所以作亂,是因?yàn)?ldquo;
奪其食”“
竭其力”
,從民生角度來分析造成社會(huì)不
安定的因素。
D
.倘若一時(shí)無法重用德才兼?zhèn)涞娜,索性讓百姓在亂世中實(shí)施自治,以求國家安定、
太平。
19
.
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才且賢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為矣。(2
分)
(2
)夫奪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2
分)
(3
)今之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竊人貨殖,摟而取之,不亦盜賊之心乎?(3
分)
參考答案:
16.C 17. C 18.A
19.⑴
譯文:有才學(xué)且高尚的人越發(fā)不肯來做官,天下越來越無法治理了。(2
分)
⑵
譯文:(官吏)強(qiáng)奪百姓的食物,(百姓)不能不憤怒;(官吏)使(百姓的)氣力耗盡,(百姓)不能不仇恨(官吏)。(2
分)
⑶
譯文:如今為百姓做事的官吏不能夠自食其力,就日夜竊取百姓的財(cái)物,搜刮撈取,不也是與盜賊的心思一樣嗎?(3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378529.html
相關(guān)閱讀:《歐陽伯和墓志銘》閱讀答案
“錢生伯庸”閱讀答案及翻譯
“烏有先生者,中山布衣也”閱讀答案
《吳德基傳》閱讀答案
《明史?李文忠傳》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