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幽默與諷刺
法國家雷曼麥有句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提出更容易讓人接受”。恰當?shù)剡\用幽默藝術,可以集生注意力,調(diào)節(jié)學生情緒,活躍氣氛,啟發(fā)學生,增強教學效果。教學幽默的素材很多,許多笑話、相聲、小品、格言、警句、歇后語、謎語、廣告、漫畫等,無不妙趣橫生,只要恰當運用,便可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講述教條主義的危害時 高二,跟學生講個笑話:糧店的職工對經(jīng)理說:“經(jīng)理,老鼠跑到油缸里去了。”經(jīng)理問:“你把它撈出來了嗎?”職工回答:“沒有,我把貓放下去了。”學生在笑聲中認識了教條主義的危害。又如,我講抓住機遇、加快改革開放的重要性時,給學生展示了漫畫《無題》:一只大雁飛過頭頂,兩個射手為雁的吃法持弓相爭,卻不放矢,一個喊要烤著吃,另一個叫要燉著吃,結果,雁飛走了,機遇過了,如何去吃,只成了一句空話。再如,講到消費者權利的內(nèi)容時,我用多媒體播放小品《打工奇遇》片斷:“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原來是二鍋頭兌的那個白開水。”“群英薈萃,原來是蘿卜開會”。頓時,學生興趣盎然,在輕松愉快中掌握了,受到了教育。
此外,還可通過諧音、歸謬、移植等方式來增強教學的幽默感?傊,幽默的方式多種多樣,并無固定模式,運用之妙,存乎于心。
二、疑問與懸念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問是思維的火種,思維以疑問為起點,有疑問才有思維,經(jīng)過思維,才能解疑。教育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疑、釋疑、解惑,可極大地引發(fā)學生興趣,誘導學生的思維。比如,在講“矛盾推動事物的發(fā)展”這一觀點時,我采用馬克思的一句箴言“假如沒有小偷,鎖會達到今天這樣的完善嗎?假如沒有******票,鈔票的制造會有這樣精美嗎?”在馬克思看來,防盜和防偽水平日益提高的根源要“歸功”于小偷和造假者了,為什么呢?問題一提出,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用這樣“魔尺,道丈”的現(xiàn)象生動地揭示出事物的矛盾推動著事物的發(fā)展。
在章回小說中,講到精彩之處,往往設置懸念,使讀者欲罷不能。在教學中,適時巧設懸念,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質(zhì)疑和解疑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比如,講到運動和靜止的關系時,我引用了這樣一個事例:二戰(zhàn)期間,一位飛行員在空中伸手抓住了一顆呼嘯而來的子彈。一下子就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求知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38369.html
相關閱讀:我們的民族精神過關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