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題。
當下,“
文化復興”
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點話題。但若問及文化復興“
到底要復興什么”
,恐怕還真有不少人回答不出來。無疑,談文化復興首先要有“
文化”
,倘若從來一直沒有“
文化”
,又何談復興?其次還要考慮,即便有文化,如果這種文化已經(jīng)中斷或早已消逝,也難以談得上復興。就此而言,中華民族是有資格談文化復興的,雖然其始終處于盛而衰、衰而盛的坎坷鏈條之中,卻頑強地保持著文化的連續(xù)性。
其實對于“
復興什么”
的回答,關鍵取決于怎樣理解文化的內涵。前蘇聯(lián)著名社會學家馬林諾夫斯基把文化一分為三:器物層面,即生產、生活工具層面;組織層面,即社會、經(jīng)濟、政治等制度層面;精神層面,即人的倫理、價值取向層面。若將文化作如是觀,那么我們可以知曉,就器物與制度層面而言,我們無需復興,因為它們早已湮滅于歷史的進程中。因此,我們無需復興諸如獨輪車、犁、耙等器物工具,也無需復興古代的分封制、科舉制等組織制度。這樣看來,文化復興就自然聚焦于精神、價值層面了。
《周易•
系辭》可謂最早對文化進行定義的,“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文主要指的就是精神、價值?陀^地講,影響中華民族進程的學說可謂派別紛爭、群雄并起。橫向看,先秦有儒、道、墨、法、農、陰陽等諸子爭鳴,宋代有心學、理學之并列;縱向看,有先秦諸子、兩漢經(jīng)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明清樸學等,思想紛呈。那么到底要復興哪一派或者哪一段?事實上,我們今天所倡導的文化復興,既非哪一段,也非哪一派,而主要是復興貫穿于中華民族發(fā)展過程中的優(yōu)秀民族精神,復興的是無數(shù)先哲的經(jīng)歷史過濾沉淀下來的智慧精髓。概括起來,我們的文化復興至少應主要包含以下諸方面:自強不息、革故鼎新的創(chuàng)造精神;厚德載物、有容乃大的包容品質;崇尚團結、維護統(tǒng)一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天人合一、物我共存的生態(tài)理念;協(xié)和萬邦、和平相處的政治智慧;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奉獻精神;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英雄氣概;禮賢下士、任人唯賢的用人之道;仁愛、中庸的處世智慧;空靈、中和的藝術精神。
倘若不明了文化復興的含義,以為把古人的東西全盤托出重新包裝就是“
復興”
,勢必造成庸俗化理解甚至褻瀆文化復興。當然,文化復興要繼承,更要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注重“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的創(chuàng)新精神。只有把文化理念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傳統(tǒng)文化精髓同現(xiàn)實結合起來,在繼承的基礎上去開拓新的文化空間,我們才能真正達成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
(摘編自《社會科學報》,郭繼民文)
1
.下列關于“
文化復興”
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
分)
A
.文化復興雖已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點話題,但是人們對復興什么在認識上普遍模糊。
B
.文化復興首先要考慮是否有文化,其次還要考慮這文化是否已經(jīng)中斷或早已消逝。
C
.文化復興中華民族有資格談,因為中華文化在民族盛衰發(fā)展中頑強保持著連續(xù)性。
D
.文化復興無需復興器物層面與制度層面的文化,應聚焦于精神與價值層面的文化。
2
.下列對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第一段在闡明文化復興兩個重要條件的基礎上,提出文化到底要復興什么的論題,得出中華民族有資格談本民族文化復興的結論。
B
.第二段首先引用馬林諾夫斯基的話來解釋復興內涵,然后分析器物層面與制度層面文化無需復興的原因,最后指出文化復興方向。
C
.第三段在概述影響中華民族進程的學說的基礎上,指出復興要義是優(yōu)秀民族精神與先哲智慧精髓,然后闡釋文化復興的主要內容。
D
.第四段在批評把古人東西重新包裝的復興做法之后,指出正確的文化復興既要繼承更要注重創(chuàng)新,然后闡明民族文化復興的意義。
3
.下列對文章內容的分析與概括,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一個民族只要弄清文化復興到底要復興什么,那么這個民族就可以實現(xiàn)文化復興。
B
.如果按馬氏觀點將文化一分為三地看待,那么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應有三個層面。
C
.無論是橫向還是縱向看本民族精神層面文化,我們的文化復興選擇哪段哪派皆可。
D
.只有在繼承傳統(tǒng)文化精髓基礎上創(chuàng)造新的文化,我們才能達成民族文化偉大復興。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1
.(3
分)A
(“
普遍模糊”
擴大了范圍,原文信息是“
恐怕還真有不少人回答不出來”
。)
2
.(3
分)C
(A
.“
在……
的基礎上”
與“
提出……
論題”
二句順序顛倒;B
.“
復興內涵”
,應該是“
文化內涵”
;D
.“
闡明民族文化復興的意義”
,應該是“
闡明在繼承基礎上創(chuàng)新的意義”
。)
3
.(3
分)D
(A
.條件表述不充分,按文意文化復興有“
有文化”
和沒有“
已經(jīng)中斷或早已消逝”
兩條件;B
.錯在“
三個層面”
,按文意我們民族的文化復興應指精神層面;C
.錯在“
我們的文化復興選擇哪段哪派皆可”
,按文意我們的文化復興不能局限于哪一段、哪一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387926.html
相關閱讀:雷海宗《專家與通人》閱讀答案
劉芳《當文化遇到資本》閱讀答案
《中國文化“和”的精神》閱讀答案
《中國人文化性格的內傾性》閱讀答案
“微博粉絲”閱讀答案(高考天津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