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翻閱我國傳統(tǒng)的典籍可以發(fā)現(xiàn),“法治”一詞很早就出現(xiàn)了”閱讀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議論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題。 翻閱我國傳統(tǒng)的典籍可以發(fā)現(xiàn), 法治 一詞很早就出現(xiàn)了。從這些古代典籍對 法 的論斷中,可以看出,我國從法產(chǎn)生的初始階段,提到法,即與 刑 罰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題。
翻閱我國傳統(tǒng)的典籍可以發(fā)現(xiàn),“
法治”
一詞很早就出現(xiàn)了。從這些古代典籍對“
法”
的論斷中,可以看出,我國從法產(chǎn)生的初始階段,提到法,即與“
刑”“
罰”
相關,注重的就是法的約束和懲治作用,而并非側重于它的保障和促進作用。
歷史上的法家,基于對這樣的“
法”
的認識,基于對人性惡的認識,提出的“
法治”
的一整套國家治理方式,終究是君王統(tǒng)治約束臣民的工具。這樣的“
法治”
,雖也有“
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韓非子),“
同功者,同賞;同罪者,同罰”
(管仲),“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商鞅)的公平與正義,但仍不入人心。
一向推崇忠恕與仁愛的中華民族,對法治是心存避諱的。百姓在內(nèi)心深處仍然寄希望于“
青天大老爺”
主持公道,而不是依賴于統(tǒng)治階層所頒布的法律。“
青天大老爺”
折射出的傳統(tǒng)文化心理,也正是賢人政治的典型體現(xiàn)。也正因如此,我國的“
法治”
常被“
人治”
所代替,也因此多受詬病。
中國當前守法現(xiàn)狀,仍處在源于功利主義和恐懼懲戒的階段,還遠未達到更高層級的法治信仰。提到“
法”
,多的是內(nèi)心的畏懼,少的是信仰上的遵從。很多人面對規(guī)則制度首先想到的不是去遵守而是去突破。在中國這樣一個由“
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的封建等級社會一步步走來的國度,能夠?qū)崿F(xiàn)由“
人治”
向“
法治”
的轉變,還有漫長的路。
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內(nèi)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wèi)者。
這是直接從中國民眾思想最深處切入,是對中國傳統(tǒng)法治思想進行精準號脈之后開出的藥方。讓法治成為信仰,這是從最根本上推行法治的途徑。這一美好愿景的實現(xiàn),固然需要國家機器的體系化運行,更需要每個公民思想深處對法治進行深度思索。對于當代中國來說,社會主義法治化的實現(xiàn),將是一個“
換了人間”
的新氣象。
先秦法家集大成者韓非子曾有過這樣的論斷:“
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
其本意就是,一個國家的強弱富貧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奉行法治,國家就會富強;如果背棄法治,國家就會貧弱。堅持法治,是我們實現(xiàn)強國之夢的重要保障。
(摘編自“
光明網(wǎng)”

1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
.歷史上的法家很早就提出了“
法治”
的主張,但卻一直難入人心。
B
.法家認為人性本惡,法的作用應該是對種種惡行進行約束和懲治。
C
.中華文化講究忠恕與仁愛,相比“
法治”
,中國人更崇尚賢人政治。
D
.中國古代的法治并非為保證公平和正義,百姓也不相信它能替自己主持公道。
2
.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法律的權威不是體現(xiàn)在讓民眾感到畏懼上,更不應讓民眾總想去突破它。
B
.要想改變中國傳統(tǒng)法治思想的弊病,必須使“
法”
成為人民真誠的信仰。
C
.中國當前正處于由“
人治”
向“
法治”
的轉變中,這需要所有公民的參與。
D
.中國現(xiàn)階段法律的制定仍源于功利主義,法律的作用仍重在震懾和懲戒。
3
.下列表述,能反映對“
法治”
追求的一項是
A
.中國每都有數(shù)百萬人在上訪的道路上奔波,希望能夠為自己陳述冤屈或求得幫助。
B
.儒家主張“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提倡統(tǒng)治者要以身作則,嚴于律己。
C
.春秋時期鄭國執(zhí)政子產(chǎn)把法律條文鑄到鼎上,公布于眾,令國民周知這是國家常用的法律。
D
.《竇娥冤》中竇娥被殺前發(fā)下三樁誓愿,以抗議判決的不公,向世人證明自己的清白。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1
.D
(“
并非”
、“
不相信”
表述太絕對。)
2
.D
(“
功利主義”“
恐懼和懲戒”
是“
中國當前的守法現(xiàn)狀”
,不是法律的制定。)
3
.C
(A
.“
上訪”
的思想根源是找“
青天大老爺”
,是“
告御狀”
,屬典型的“
人治”
思想;B
.強調(diào)的是統(tǒng)治者個人的人格魅力,是“
賢人政治”
;D
.三樁誓愿是對天地鬼神的信仰,而不是對法律的信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396627.html

相關閱讀:“創(chuàng)作有賴想象,鑒賞也要靠想象”閱讀答案
《文廟祭祀的文化意義》閱讀答案
《名人訪談錄之莫言》閱讀答案
《<書目答問>的著作權問題》閱讀答案
《談阮籍之哭》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