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地下水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地下水是藏在地表以下巖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中的水。這些水按其物理力學性質的不同,一般分為氣態(tài)水、吸著水、薄膜水、毛細水、重力水和固態(tài)水。重力水在供水方面有實際意義。含水巖土分為兩個帶,上部是包氣帶,即非飽和帶,在這里,除水以外,還有氣體。下部為飽水帶,即飽和帶。飽水帶巖土中的空隙充滿水。狹義的地下水是指飽水帶中的水。

地下水中分布最多的是鉀、鈉、鎂、鈣、氯、硫酸根和碳酸氫根7種離子。地下水中各種離子、分子和化合物的總量稱總礦化度,總礦化度小于1克/升的,稱淡水;1-3克/升的,稱微水;3-10克/升的,稱咸水;10-50克/升的,稱鹽水;大于50克/升的,稱鹵水。 地下水中鈣、鎂、鐵、錳、鍶、鋁等溶解鹽類的含量稱硬度,含量高的硬度大,反之硬度小。地下水分布比較廣泛,水源比較穩(wěn)定,水質好,是居民生活用水、工業(yè)用水和農業(yè)灌溉用水的可靠供水水源。但地下水也能淹沒地下建筑物,如礦坑、隧道和引起土壤鹽堿化,在這種情況下,地下水又成為一種有害的地質因素。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397859.html

相關閱讀:印度東北雨極,而西北部成為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