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fèi)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武昌九曲亭記》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武昌九曲亭記 [ 宋 ] 蘇 轍 子瞻遷于齊安 ① ,廬于江上。齊安無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諸山,陂 ? 蔓延 ② ,澗谷深密。中有浮圖精舍,西曰西山,東曰寒溪。依山臨壑,隱蔽松櫪,蕭 武昌九曲亭記

[
宋]
蘇 轍
子瞻遷于齊安

,廬于江上。齊安無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諸山,陂
?
蔓延

,澗谷深密。中有浮圖精舍,西曰西山,東曰寒溪。依山臨壑,隱蔽松櫪,蕭然絕俗,車馬之跡不至。每風(fēng)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
載酒,乘漁舟,亂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聞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攜徜徉而上。窮山之深,力極而息,掃葉席草,酌酒相勞
。意適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齊安三,不知其久也。
然將適
西山,行于松柏之間,羊腸九曲,而獲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蔭茂木,俯視大江,仰瞻陵阜,旁矚溪谷,風(fēng)云變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廢亭焉,其遺址甚狹,不足以席眾客。其旁古木數(shù)十,其大皆百圍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輒睥睨終日。一旦大風(fēng)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據(jù),亭得以廣。子瞻與客入山視之,笑曰:“茲欲以成吾亭邪?”遂相與營之。亭成,而西山之勝
始具。子瞻于是最樂。
昔余少,從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

先之。有不得至,為之悵然移日。至其翩然獨(dú)往,逍遙泉石之上,擷林卉,拾澗實,酌水而飲之,見者以為仙也。蓋天下之樂無窮,而以適意為悅。方其得意,萬物無以易之。及其既厭,未有不灑然自笑者也。譬之飲食,雜陳于前,要之一飽,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無愧于中,無責(zé)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樂于是也。
注:
①齊安:即黃州,今湖北黃岡。宋神宗元豐三,蘇軾遭陷害被貶黃州。②
陂?(
pō tuó
)蔓延:山勢高低起伏,連綿不斷。
③褰裳:提起衣服。
19

寫出下列加點(diǎn)的詞在劇中的意思:(4
分)

1
)子瞻杖策
載酒


2
)酌酒相勞


3
)然將適
西山


4
)西山之勝
始具
20
.下列各句中加點(diǎn)的詞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項的是(

)(
2
分)
A
.子瞻遷于齊安,廬
于江上。
B

聞子瞻至,幅巾
迎笑。
C
.北雖貌
敬,實則憤怒。
D
.妾不衣
帛,馬不食粟。
21
.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下面的句子。(
6
分)
(1
)窮山之深,力極而息。
(2
)有廢亭焉,其遺址甚狹,不足以席眾客。
22
.下列各項中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2
分)
A
.武昌諸山中的西山和寒溪,風(fēng)景秀美,吸引蘇軾屢次前往。
B
.蘇軾到齊安后,徜徉山水,結(jié)交朋友,保持著他一貫的豁達(dá)灑脫。
C
.蘇軾營建九曲亭的初衷是為了讓上山的老百姓能夠有一個小憩的場所。
D
.蘇軾在原來廢亭遺址上伐樹辟地,九曲亭因此得以完工。
23
.請比較本文與《前赤壁賦》主旨的異同。(4
分)
參考答案:
18
.同意浦起龍的觀點(diǎn)。從內(nèi)容上看,詩篇描繪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fā)了詩人向往登臨絕頂?shù)膲阎尽1憩F(xiàn)了一種心存天下、志在社稷的人生態(tài)度。從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上看,情景交融,單是

齊魯青未了

一句,便寫出泰山雄踞齊魯,高聳入云的氣勢。作者的輕時壯志豪情與泰山的雄偉壯闊渾成一體,用語簡潔勁健,造就了詩篇宏大的氣魄。(
4
分。學(xué)生也可以反對浦起龍的觀點(diǎn),只要言之有據(jù),言之成理即可。)
五、
19
.(
4
分)(
1
)拄著竹杖;(
2
)問候,慰問;(
3
)到……去;(
4
)美景。
20

C

2
分)
21
.(
1
)他們一直走到深山的盡頭,直到筋疲力盡才停下休息。(
3
分,評分要點(diǎn):窮、山之深、力極。)

2
)在那里有一座廢棄的亭子,它的遺址很狹小,不足以容納眾多游客。(
3
分,評分要點(diǎn):焉、廢、席。)
22

B

2
分)
23
.本文與《前赤壁賦》主旨相同處在于都表現(xiàn)了一種身處逆境卻依然保持樂觀豁達(dá)的人生態(tài)度。不同處:《前赤壁賦》是將短暫的人生置于浩渺宇宙歷史長河之中,表現(xiàn)出一種隨遇而安、寄情自然的超然態(tài)度;同時還在對宇宙人生的思考中闡述了





不變

的辯證關(guān)系,主旨的背景宏闊深遠(yuǎn)。而本文除表現(xiàn)一種曠達(dá)的人生態(tài)度之外,也隱含了對蘇軾于逆境中依然保有興廢利眾,有所作為的人生態(tài)度的贊許。(
4
分。對兩篇文章的不同處,學(xué)生的回答不求面面俱到,能答到其中一點(diǎn)即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03236.html

相關(guān)閱讀:《彭?字永》閱讀
對“君子遠(yuǎn)其子”作簡要評析。(附答案)
《爭臣論(韓愈)》閱讀答案
《游丹霞記》閱讀答案及翻譯
“王英,字時彥”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