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花間集》里,大部是閨情、別意、流連光景之作。不好的不講,做得好的,自成一種凄惋、惆悵、柔麗、細膩的風格。人幾乎這樣想:像《花間》這樣的才是詞。如其詞的領域為《花間》獨占,是詞的不幸;要它繼續(xù)發(fā)展,意境上、材料上須得開拓須得豐富才行。《四庫提要》說:“詞自晚唐五代以來,以清切婉麗為宗,至軾而又一變,如詩家之有韓愈,遂開南宋辛棄疾等一派。尋流溯源,不能不謂之別格。”又說:“(辛)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聲家為變調(diào)。”這里關(guān)于蘇、辛在詞的歷史上的位置,及對于他們的風格的認識,都說得很是。但是透露了兩個意義相類的名目——“別格”、“變調(diào)”,——言外若有微辭,就不免失卻評衡家無所容心的鑒賞的態(tài)度。我們固然不說新生的是“常格”是“正調(diào)”,可以抹殺舊來的;但也不說舊來的因為發(fā)生在先,故是“常格”是“正調(diào)”,而新生的與此不同,便是“別格”是“變調(diào)”。“清切婉麗”為什么是正?“慷慨縱橫”為什么是變?這些常別正變的議論,是拘泥褊狹的評衡家造了出來,因以減損自己的鑒賞力的,猶如蠶兒吐絲作繭,卻裹住了自己的身體。要能充分地鑒賞文藝,就得丟開這些無益的觀念。這樣,才能真切地吟味蘇、辛的詞,同樣也能真切地吟味《花間》派的詞。
(選自葉圣陶《〈蘇辛詞〉緒言》,有刪改)
24
.文中《四庫提要》描述了詞的哪三個發(fā)展階段?請加以概括。(4
分)
25
.“猶如蠶兒吐絲作繭,卻裹住了白己的身體”一句如何理解?(5
分)
26
.你是否同意《四庫提要》中稱蘇、辛詞為“別格”、“變調(diào)”的說法,試舉例具體分析說明。(6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24
.第一個階段是晚唐五代,以《花間集》為代表。第二個階段是北宋時期,以蘇軾為代表。第三個階段是南宋時期,以辛棄疾為代表。
25
.比喻的手法,把某些批評家的褊狹的觀點喻為蠶兒吐絲作繭,束縛了思想,減損了藝術(shù)鑒賞力。批評了某些批評家缺乏客觀公正的鑒賞態(tài)度。
26.
同意。自《花間》以來,詞已形成了以清切婉麗為正宗的風格,題材以閨情、別意、流連光景為主?墒,到了蘇、辛詞,內(nèi)容無所不有,風格慷慨縱橫,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等,明顯和以前不同。所以說蘇、辛詞是別格、變調(diào)。
不同意。只要是詞,本無所謂哪一類為正宗,只要有藝術(shù)價值即可。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擴大了詞的范圍,豐富了詞的內(nèi)容,同樣具有不朽的藝術(shù)魅力。所以,沒有必要認為《花間》是正宗,而蘇、辛詞為別格、變調(diào)。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05041.html
相關(guān)閱讀:《文化復興,“復興”何事?》閱讀答案
《否定與超越是真文學的兩面》閱讀答案
《草原文化一枝獨秀》閱讀答案
《長城的象征意義與歷史作用》閱讀答案
“我們的文化產(chǎn)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