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fèi)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史記 貨殖列傳》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的的文言文,完成 47 題。 ( 19 分) 老子曰: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yè),至老死不相往來。必用此為務(wù),挽 ① 近世涂民耳 閱讀下面的的文言文,完成4—7
題。

19
分)
老子曰:“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yè),至老死不相往來。”必用此為務(wù),挽①近世涂民耳目,則幾無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農(nóng)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詩》、《書》所述虞、夏以來,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之味②,身安逸樂,而心夸矜勢能之榮。使俗之漸民久矣,雖戶說以眇論,終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
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
夫山西饒材、竹、玉石,山東多魚、鹽、漆、絲、聲色,江南出梓、姜、桂、金、錫、玳瑁、珠璣、齒、革,龍門、碣石北多馬、牛、羊、裘、筋、角;銅、鐵則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較也。皆中國人民所喜好,謠俗被服飲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農(nóng)而食之,虞而出之④,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發(fā)征期會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賤之征貴,貴之征賤,各勸
其業(yè),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yàn)邪?
《周書》曰:“農(nóng)不出則乏其
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⑤,虞不出則財匱少。”財匱少而山澤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則饒,原小則鮮。上則富國,下則富家。貧富之道,莫之
奪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營丘,地
?
鹵⑥,人民寡,于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間斂袂而
往朝焉。其后齊中衰,管子修之,設(shè)輕重九府,則桓公以
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歸,位在陪臣,富于列國之君。是以齊富強(qiáng)至于威、宣也。
故曰:“倉廩實(shí)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于有而廢于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
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者得勢益彰,失勢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夷狄益甚。諺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
【注】①挽,同“晚”。②芻豢:指牲畜的肉。③眇:同“妙”。④虞:掌管山林川澤出產(chǎn)的官,此指開發(fā)山林川澤的人。⑤三寶:食、事、財。絕:不流通。⑥?鹵:鹽堿地,不適宜耕種。


(選自《史記

貨殖列傳》
有刪改)
4.
下列句中加點(diǎn)詞語的解釋不正確
的一項是



A

夫神農(nóng)以前,吾不知已
已:通“矣”,了
B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

道:通“導(dǎo)”,引導(dǎo)
C

各勸
其業(yè),樂其事
勸:勉勵
D
.小人富,以

其力。

適:到,往
5.
下列句中加點(diǎn)詞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
的一組是



A

海岱之間斂袂而
往朝焉
積善成德,而
神明自得。
B

莫之
奪予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C

農(nóng)不出則乏其

非吾所謂傳其
道解其惑者也
D

則桓公以

謹(jǐn)拜表以

6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
的一項是



A

老子的“
小國寡民”
理念在近世行不通,是因?yàn)槿藗兌甲非笫孢m享樂;對人們的欲望,統(tǒng)治者最好的做法是順其自然。
B

各地物產(chǎn)豐富,但只有政府主動、大力協(xié)調(diào)各種經(jīng)濟(jì)門類,農(nóng)、虞、工、商才能各行其事,人民才能安居樂業(yè)。
C

姜太公在經(jīng)濟(jì)基礎(chǔ)薄弱之時,管仲在齊國中衰時,都實(shí)行了發(fā)展經(jīng)濟(jì)的政策。由于富強(qiáng),齊國還實(shí)現(xiàn)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業(yè)。
D

天下之人
上至天子諸侯下到平民百姓,都
求財謀利
,擔(dān)憂貧窮
。
只有生活富裕了,君子才喜歡行仁義之事,普通百姓才懂得禮儀。
7
.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0
分)
(1
)使俗之漸民久矣,雖戶說以眇論,終不能化。

5
分)
答:

(2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則饒,原小則鮮。

5
分)
答:


參考答案:
4

D

(
適:適合,引申為“用在適當(dāng)?shù)牡胤?rdquo;
)
5

C

(其均為代詞,
那。
A
連詞,表修飾
/
表因果
B
代詞,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動詞,到。
D
介詞,因?yàn)?br />/
連詞,表目的。)

6

B


原文第三段強(qiáng)調(diào)
社會經(jīng)濟(jì)的自動調(diào)節(jié),人民自發(fā)地發(fā)展生產(chǎn)實(shí)現(xiàn)安居樂業(yè)。)

7


1
)致使這種風(fēng)俗浸染百姓的思想很久了,即使用(老子那樣)微妙的言辭挨家挨戶去勸說,終究不能使他們的思想改變。(使、漸、雖、化、“戶說以眇論”狀語后置各
1
分)

2

這四種行業(yè),是老百姓吃飯穿衣的本源。本源充實(shí),就會衣食豐富;本源不足,就會衣食匱乏
。(此四者、原、饒、鮮、補(bǔ)充省略成分各
1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08852.html

相關(guān)閱讀:《豆盧寧》閱讀答案及翻譯
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閱讀答案及翻譯
《南齊書?王僧虔列傳》(有刪節(jié))閱讀答案(附翻譯)
“民貧,則奸邪生”閱讀答案及翻譯
概括及評價《論語》和《圣經(jīng)》在為人處事上的觀點(di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