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8
題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結(jié),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仆竊不遜,近自托于無能之辭,網(wǎng)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紀(jì),上計(jì)軒轅,下至于茲,為十表,本紀(jì)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chuàng)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zé),雖萬被戮,豈有悔哉!
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16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
、念父母,顧妻子
顧:顧念 B
、亦頗識去就之分矣
分:道理
C
、恨私心有所不盡
恨:遺憾 D
、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表:表揚(yáng)
17
.與“
難為俗人言也”
中的“
為”
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
A
、重為鄉(xiāng)黨所笑 B
、為十表,本紀(jì)十二
C
、故士有畫土為牢 D
、不足為外人道也
18
.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xiàng)是
A
、文中談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發(fā)憤著述的事例,意在自況。
B
、作者身受“
腐刑”
卻不以為辱,反而把它作為著書立說的動力。
C
、作者認(rèn)為,對待受辱,引決不是唯一的辦法,要從生命的價(jià)值來認(rèn)識,對自己而言,為的是讓“
文采表于后”
。
D
、司馬遷著史記的目的在于研究歷史,借鑒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見解。
參考答案:中小學(xué)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16
.D
顯明
17
.D
跟
18
.B “
仆償前辱之責(zé)”
說明不是“
不以為辱”
,而是“
知辱發(fā)憤”
,像很多先輩那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09652.html
相關(guān)閱讀:《乞人張氏傳》閱讀答案及翻譯
“曲周侯酈商者,高陽人”閱讀
《王?,字子充,義烏人》閱讀答案
“雪琴與沅弟嫌隙已深”閱讀答案(附翻譯)
“煜字重光,初名從嘉,景第六子也”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