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2
題。
胡母班,字季友,泰山人也。曾至泰山之側(cè),忽于樹間逢一絳衣騶(穿紅衣服的騎士),呼班云:“
泰
班驚楞,逡巡未答。復(fù)有一騶出呼之,遂隨行。數(shù)十步,騶請班暫瞑,少頃,便見宮室,威儀甚嚴(yán)。班乃入閣拜謁,主為設(shè)食,語班曰:“
欲見君,無他,欲附書與女婿耳。”
班問:“
女郎何在?”
曰:“
女為河伯婦。”
班曰:“
輒當(dāng)奉書,不知緣何得達(dá)?”
答曰:“
今適河中流,便扣舟呼青衣,當(dāng)自有取書者。”
班乃辭出。昔騶復(fù)令閉目,有頃,忽如故道。
遂西行,如神言而呼青衣。須臾,果有一女仆出,取書而沒。少頃復(fù)出。云:“
河伯欲暫見君。”
婢亦請瞑目。遂拜謁河伯。河伯乃大設(shè)酒食,詞旨殷勤。臨去,謂班曰:“
感君遠(yuǎn)為致書,無物相奉。”
于是命左右:“
取吾青絲履來!”
以貽班。班出,瞑然,忽得還舟。
遂于長安經(jīng)而還。至泰山側(cè),不敢潛過。遂扣樹,自稱姓名:“
從長安還,欲啟消息。”
須臾,昔騶出,引班如向法而進(jìn)。因致書焉。府君請曰:“
當(dāng)別再報。”
班語訖,如廁,忽見其父著械徒作,此輩數(shù)百人。班進(jìn)拜流涕,問:“
大人何因及此?”
父云:“
吾死不幸,見遣三,今已二矣,困苦不可處。知汝今為明府所識,可為吾陳之。乞免此役。便欲得社公(土地神)耳。”
班乃依教,叩頭陳乞。府君曰:“
生死異路,不可相近,身無所惜。”
班苦請,方許之。于是辭出,還家。
歲余,兒死亡略盡。班惶懼,復(fù)詣泰山,扣樹求見。昔騶遂迎之而見。班乃自說:“
昔辭曠拙,及還家,兒死亡至盡。今恐禍故未已,輒來啟白,幸蒙哀救。”
府君拊掌大笑曰:“
昔語君:‘
死生異路,不可相近’
故也。”
即敕外召班父。須臾至,庭中問之:“
昔求還里社,當(dāng)為門戶作福,而孫息死亡至盡,何也?”
答云:“
久別鄉(xiāng)里,自欣得還,又遇酒食充足,實念諸孫,召之。”
于是代之。父涕泣而出。班遂還。后有兒皆無恙。
(選自干寶《搜神記》)
9
、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河伯乃大設(shè)酒食,詞旨殷勤。 殷勤:熱情
B
.昔騶出,引班如向法而進(jìn) 引:拉
C
.如廁,忽見其父著械徒 如:到、往
D
.吾死不幸,見遣三 見:被
10
、下列各組語句全都屬于胡母班神奇經(jīng)歷的一組是( )
①
遂拜謁河伯 ②
于長安經(jīng)而還 ③
如廁,忽見其父著械徒作
④
見遣三,今已二矣 ⑤
歲余,兒死亡略盡 ⑥
于是代之
A. ①③⑤ B. ①②⑥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11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胡母班一開始幫助泰山府君,雖然有懼怕的因素,但主要在于他愿意幫忙。
B
、胡母班苦苦請求,泰山府君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但此時他就已經(jīng)知道了胡母班兒子要死去的結(jié)局。
C
、胡母班和泰山府君三次見面都很懼怕,原因都一樣。
D
、答應(yīng)父親的要求,并且兒子死去后,胡母班并沒有責(zé)備父親,顯現(xiàn)了他敬重父親的品質(zhì)。
12
、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
分)
(1
)今適河中流,便扣舟呼青衣,當(dāng)自有取書者。(3
分)
(2
)感君遠(yuǎn)為致書,無物相奉。(3
分)
(3
)府君拊掌大笑曰:“
昔語君:‘
死生異路,不可相近’
故也。”
(3
分)
13
、用“/”
線給下面畫線的語句斷句。(斷句不超過6
處,3
分)
孟子曰:“
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孟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13662.html
相關(guān)閱讀:陳亮《諸葛孔明》閱讀答案
《陶安,字主敬》閱讀答案及翻譯
孔子對“富貴”與“快樂”持怎樣的觀點?
《史記?勾踐世家》閱讀答案附譯文
《宗愨,字元干》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