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中西“體用”之爭》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議論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中西體用之爭 楊金海 近一百多來,人們圍繞西化與中化這個問題一直爭論不休,有中體西用論,有西體中用論,有綜合創(chuàng)新論,這其中蘊含著中國人對待外來文化之概念和思維方式 中西“體用”之爭
楊金海

近一百多來,人們圍繞“西化”與“中化”這個問題一直爭論不休,有“中體西用”論,有“西體中用”論,有“綜合創(chuàng)新”論,這其中蘊含著中國人對待外來文化之概念和思維方式的深刻變化。

所謂“中體西用”,就是說中國社會在面臨西方文明的沖擊中,要生存發(fā)展,就要以中國傳統(tǒng)的文明體系,包括社會制度、倫理綱常、思想體系為主體,以西方的文明成果,主要是器物文化為輔助,拿來為我所用。“中體西用”論是中國人近代以來學習西方的第一種思維方式,標志著中國人開始有了學習西方先進文化的意識,有一定的進步性,但它總體上看是一種落后的理念。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中體西用”論必然被歷史洪流所淘汰。

“西體中用”主張從根本上學習西方,這種思想,特別是主張用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挽救中華民族危亡的思想,在戊戌變法時期就已出現(xiàn)。孫中山作為中國近代偉大的資產階級革 命家,不僅是”西體中用”思想的宣傳者,更是實踐者。“西體中用”論是中國人近代以來學習西方的第二種思維方式,其核心是要全面學習西方文化或曰“全盤西化”,有著徹底的革 命性,但它又是近現(xiàn)代中國人照抄照搬、“食洋不化”地學習西方的歷史寫真,是一種不成熟的思維和接受方式。

“西體中用”思想在反封建斗爭中發(fā)揮過非常積極的革 命作用,標志著中國人在對待西方文化方面開始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由表層接受變?yōu)樯顚咏邮。然而?ldquo;西體中用”的歷史局限性也十分明顯,一方面,它過分強調革 命,在反對封建主義的旗幟下,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許多優(yōu)秀的東西反掉了;另一方面,它過分強調全面學習外來文化,在拿來主義的支配下,照抄照搬、食洋不化的教條主義開始出現(xiàn)。這兩種極端傾向,對后來中國社會發(fā)展帶來不小的負面影響。“文革”時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破壞、革 命時代“左”傾教條主義以及改革以來“全盤西化”思潮的出現(xiàn),都是這種思維方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反映。

“綜合創(chuàng)新”論是中國人近代以來學習西方的第三種思維方式,其本質是要把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西方現(xiàn)當代優(yōu)秀文化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相融合,并與中國社會發(fā)展實際相結合,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有中國特色的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模式,是一種比較成熟的理念和思維方式。毛澤東是新民主主義革 命時期創(chuàng)造中國革 命和社會發(fā)展新模式的第一人。在他的帶領下,中國共產黨人不僅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 命實際、中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相結合,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革 命道路,而且開辟了一條新民主主義社會建設道路。改革開放以來,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進一步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際、中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西方優(yōu)秀文明成果相結合,開創(chuàng)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文化體制。這條新道路在古今中外都沒有過。在經濟上,它既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又引進市場機制,使經濟運行中“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同時發(fā)揮作用;在政治上,它既堅持共產黨領導,又堅持多黨合作和人民民主,克服了一黨專制和多黨競爭的弊病,保持了社會政局穩(wěn)定和人民民主有序發(fā)展;在思想文化上,它既堅持馬克思主義一元化指導,又堅持文化發(fā)展的多樣性。
30
多改革開放實踐證明,“中國模式”是有生命力的。它不僅使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果,而且為世界社會特別是轉型國家推進現(xiàn)代化探索了一條新路,因此,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

(《

人民論壇




38
期,有刪節(jié))
12

根據(jù)文意,下列各項對中、西“體用”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3
分)
A

“中體西用”是封建社會晚期中國人被動學習西方的心理寫照,是被動接受也是淺層接受,總體上看是一種落后的理念。
B
.“西體中用

”是中國人近代以來學習西方的第二種思維方式,有著徹底的革

命性,代表人物有戊戌變法的領袖康有為和資產階級革

命家孫中山,他們不僅是“西體中用”思想的宣傳者,更是實踐者。
C
.“中體西用”不從根本上反封建,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中體西用”論必然被歷史洪流所淘汰。
D
.“西體中用”思想在反封建斗爭中發(fā)揮過非常積極的革

命作用,但對后來中國社會發(fā)展也帶來不小的負面影響,直至改革以來都還有人宣傳“全盤西化”。
13

根據(jù)文意,下列各項對“綜合創(chuàng)新”論理解最正確的一項是(

)(
3
分)
A
.“綜合創(chuàng)新”論是中國人近代以來學習西方的第三種思維方式,是改革開放以來,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際、中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西方優(yōu)秀文明成果相結合,開創(chuàng)出的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道路。
B
.毛澤東是第一個提出“綜合創(chuàng)新”論的人。在他的帶領下,中國共產黨人不僅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

命實際、中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相結合,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革

命道路,而且開辟了一條新民主主義社會建設道路。
C
.“綜合創(chuàng)新”論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文化體制,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新的有中國特色的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模式,是一種比較成熟的理念和思維方式,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
D
.“綜合創(chuàng)新”論形成的中國模式,在經濟上既堅持社會主義又引進資本主義;在政治上,既堅持共產黨領導,又堅持多黨合作和人民民主;在思想文化上,既堅持搞“主旋律”,又堅持搞“百花齊放”。
14

中國近代偉大的資產階級革 命家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結合本文的文意,你認為中國應該怎樣順應世界潮流?


5
分)
參考答案:

11
.(
1
)士皆垂淚涕泣(
2
)鼓瑟吹笙(
3
)猿猱欲度愁攀援。(
4
)引壺觴以自酌(
5
)奈何取之盡錙銖
12

B
解析:

表述有誤。文中“不僅
……
更是”只指孫中山,沒包括康有為。
13

C
解析:
A
項縮小了

綜合創(chuàng)新

論的理論范疇;
B
項把

毛澤東是新民主主義革 命時期創(chuàng)造中國革 命和社會發(fā)展新模式的第一人

理解為毛澤東是第一個提出

綜合創(chuàng)新

論的人,理解不很準確;
D
項把

既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又引進市場機制

理解為既堅持社會主義又引進資本主義,理解不是很準確。
14

提示:可從態(tài)度、原則、方法等方面來談。
⑴態(tài)度:要抱著主動積極的心態(tài),從深層次上融入世界發(fā)展的潮流,不能抱殘守缺,被動應付。
⑵原則: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洋為中用。
⑶方法:做到幾個方面的結合,處理好幾個方面的關系,敢于開辟從未有過的發(fā)展道路,既順應又敢于引領世界發(fā)展的潮流。
(評分細則:每條答對大意即可。答對
1
點得
3
分,再每答對一點加
1
分。不按上面的思路,從另外的角度確定思路,只要言之有序,言之有理都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17694.html

相關閱讀:《村落的消失,城市進程中的文化災難》閱讀答案
材料概括分析題“中國模式”(附答案)?
《李白詩歌與盛唐氣象》閱讀答案
《空靈論 陶東風》閱讀答案
《凝望那道橫眉》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