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節(jié)選自許紀霖《如何重建中國的倫理與信仰》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議論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題。 ① 華東師范大學在考察當代中國人精神生活的抽樣調查中問到: 你是否同意:人們的價值觀各不相同沒什么好壞對錯之分 ? 竟有將近六成的受訪者同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題。

華東師范大學在考察當代中國人精神生活的抽樣調查中問到:“
你是否同意:人們的價值觀各不相同沒什么好壞對錯之分”?
竟有將近六成的受訪者同意這一看法,這驚人的數字,赤裸裸地折射出當今中國價值觀的危機,突出表現是各種倫理的底線不斷被突破。其中的原因之一,是維系社會的價值觀出了問題。

我們該如何克服這個危機,重建當今中國的道德和信仰?
這關涉到兩個問題:一是如何重建當代中國的倫理規(guī)范,二是當代中國需要怎樣的價值與信仰。“
倫理規(guī)范”
和“
價值信仰”
這兩個概念既有密切的相關性,又存在區(qū)別。倫理學將倫理道德分為規(guī)范倫理和德性倫理。前者涉及社會秩序的維系,是法律背后的倫理道德支撐,沒有規(guī)范倫理,“
法”
就是外在的、強制性的,人們不認可就不會自覺遵守。

與社會性的規(guī)范倫理相對應的,是個人的德性倫理。這涉及到當代中國人需要什么樣的價值信仰?
什么樣的價值觀是好的價值觀?
倫理規(guī)范與其背后的價值信仰足不可分離的?鬃又v“
仁”
與“
禮”
,“
仁”
作為一套價值觀,需要通過社會倫理之“
禮”
得以實現。而一個“
禮”
的社會,又有賴于眾人內在的德性?鬃又,分為孟荀兩家。孟子著重修身和心性的內在德性,而荀子強調外在的禮治。那么,倫理規(guī)范和德性倫理究竟哪一個更重要?

當現代社會祛除神魅之后,好與正當這兩組價值開始分離。好屬于德性倫理,正當屬于規(guī)范倫理。當代中國在私人領域已經相當開放,默許并寬容人們具有各自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方式,問題在于“
什么是正當”
這一規(guī)范倫理,也隨著各種道德價值觀的解體而崩潰,變得模糊起來。雖然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是光榮、什么是恥辱在法律規(guī)范和道德規(guī)范上有明確的規(guī)定,但由于這些法律和道德規(guī)范背后的倫理源頭被掏空了,缺乏一個具有超越的客觀性或歷史正當性的倫理價值體系的支撐,因此,它們對于許多人來說,只是外在的、強制性的規(guī)范,而沒有內化為自覺的、天經地義的良知。另一方面,在制訂這些法律和道德規(guī)范的時候,缺乏公眾的普遍參與和公共討論,因而,這些規(guī)范雖然在內容上是善的,在產生程序上卻是外在的、強制性的,無法成為公民的自我立法。于是,便出現了這樣的現象:一方面各種法律和道德規(guī)范無所不在,甚至細微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另一方面,這些規(guī)范并不為公眾所真正信仰,只要缺乏有效的行政權力的監(jiān)視,人們便會毫無顧忌地違法,而不承擔相應的道德責任和良知義務。

在日常生活之中,普遍地違背公共道德和公共規(guī)范,并不意味著公眾普遍喪失道德感,而只是他們將價值相對化和實用化了。實際上最基本的價值和良知還是有的,我們常常用以衡量社會、批判別人,雖然很多人內心仍有這套價值標準,但它已不再成為人們堅定的絕對的信仰,而變得可以視具體場景靈活變通運用。從社會整體而言,價值的實用主義體現在功利主義的公共道德觀,“
用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
來衡量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和道德性,從社會個體來說,在不同的語境下實用地、靈活地理解和運用價值標準,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潛規(guī)則。比如,如何對子女進行道德教育,已經成為一個頗為尷尬的問題。一方面,家長們灌輸那些千不變的大道理,教孩子做正人君子,但遇到具體的事,大道理不管用,他們又不得不向孩子傳授高度變通的小道理。久而久之,在這種普遍的價值實用主義的氛圍之中,人們便習慣了按照道德的雙重標準、乃至多重標準生活,道德人格趨于分裂而又不自覺地按照某種實用理性統(tǒng)一起來。(
節(jié)選自許紀霖《如何重建中國的倫理與信仰》一文,有刪改)
12-13
題為選擇題。請在答題卡“
選擇題答題區(qū)”
作答。(12
題選對一項給2
分,選對兩項給5
分,多選不給分)
12
、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5
分)
A
、在當下的中國,各種倫理的底線不斷被突破,其原因是維系社會的價值觀出了問題。
B
、規(guī)范倫理可以維系社會秩序,對法律起著支撐作用。
C
、孔子所說的“
仁”
是規(guī)范倫理,“
禮”
是德性倫理,二者關系緊密。
D
、在生活中,很多人的內心已缺乏最基本的價值和良知,做事情只根據具體場景靈活變通。
E
、在現代社會,“
正當”
屬于規(guī)范倫理,“
好”
屬于德性倫理,但“
正當”
并不一定就是“
好”
。
13
、下列關于“
規(guī)范倫理”
和“
德性倫理”
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3
分)
A
、當代中國人的德性倫理,影響了中國社會的倫理規(guī)范。
B
、孟子著重修身和心性,就是重視倫理規(guī)范;荀子強調外在的禮治,重視德性倫理。
C
、規(guī)范倫理比德性倫理更重要,因為它讓我們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D
、一個人的價值信仰決定了一個人的德性倫理。
14
、根據文意,說說為什么會出現一些法律和道德規(guī)范不為公眾真正信仰的現象?(4
分)
15
、我們每個人激烈地批評、討厭所謂的開后門、拉關系,但當有事情發(fā)生在自己身上時,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找關系,我們相信“
拼爹”
,也“
恨爹不是鋼”
。結合文章的觀點,談談這一現象反映的問題。(4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12
.B.E
(A
在第一段,為“
原因之一”
,過于絕對;C
孔子所說的“
仁”
是德性倫理,“
禮”
是規(guī)范倫理,兩者顛倒;D
在第五段,人們的內心仍有這套標準,可見不缺乏最基本的價值和良知。)
13
.A
(B
孟子著重修身和心性,是德性倫理;荀子強調外在的禮治,是倫理規(guī)范。C
根據第四段可以歸納出德性倫理比規(guī)范倫理更重要。D
根據第三段,應該為“
涉及”
,用“
決定”
過于絕對。)
14
.這是因為:①
這些法律和道德背后缺乏一個超越客觀性或歷史性的價值信仰體系的支撐(1
分),它們沒有內化為自覺的良知(1
分);(照抄“
由于這些法律和道德規(guī)范背后的倫理源頭被掏空了,缺乏一個具有超越的客觀性或歷史正當性的倫理價值體系的支撐”
或“
它們對于許多人來說,只是外在的、強制性的規(guī)范,而沒有內化為自覺的、天經地義的良知”
最多1
分,必須點明“
倫理源頭”
是“
價值信仰”
,1
分。)②
這些法律和道德規(guī)范在制訂的時候,缺乏公眾的普遍參與和公共討論(1
分),在產生程序上卻是外在的、強制性的,無法成為公民的自我立法(1
分)。(加粗字體為得分點,意思對即可)
15
.這種現象反映出公眾將道德感等價值信仰相對化和實用化(1
分)。我們內心擁有最基本的價值和良知,但這些價值標準已不再是我們堅定的絕對的信仰,而變得可以視具體場景靈活變通運用(1
分)。我們常常用內心的價值標準來衡量社會、批判別人,所以我們激烈地批評、討厭所謂的開后門、拉關系(1
分)。但社會整體和個體的價值實用主義(1
分)又使得我們當事情發(fā)生在自己身上時做出找關系等行為來,導致我們按照道德的雙重標準、乃至多重標準生活。(加粗字體為得分點,意思對即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24763.html

相關閱讀:《文學應放射出理想的光芒》閱讀答案
摘編自任繼愈《文化遺產的壽命》閱讀答案
《道: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觀念》閱讀答案
《我看國學 王小波》閱讀答案
周國平《韓國民族文化》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