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張中彥,字才甫,中孚弟。少以父任仕宋,為涇原副將,知德順軍事。睿宗經(jīng)略陜西,中彥降,除招撫使。授彰武軍承宣使,為本路兵馬鈐轄,遷都總管。
宋將關師古圍鞏州,與秦鳳李彥琦會兵攻之。王師下饒風關,得金、洋諸州,以中彥領興元尹,撫輯新附。師還,代彥琦為秦鳳經(jīng)略使。秦州當要沖而城不可守,中彥徙治北山,因險為壘,今秦州是也。筑臘家諸城,以扼蜀道。帥秦凡十,改涇原路經(jīng)略使,知平?jīng)龈?br />朝廷以河南、陜西賜宋,中孚以官守隨例當留關中。熙河經(jīng)略使慕洧謀入夏,將窺關、陜,中彥與懷慶趙彬會兩路兵討之,洧敗入于夏。中彥與兄中孚俱至臨安,被留,以為龍神衛(wèi)四廂都指揮使,清遠軍承宣使,提舉佑神觀,靖海軍節(jié)度使。
皇統(tǒng)初,恢復河南,詔征中彥兄弟北歸,為靜難軍節(jié)度使,歷彰化軍、鳳翔尹,改尹慶陽,兼慶原路兵馬都總管、寧州刺史。宗室宗淵毆死僚佐梁郁。郁遠人,家貧無能赴告者。中彥力為正其罪,竟置于法。改彰德軍節(jié)度使,均賦調(diào)法,奸豪無所蔽匿,人服其明。
逾,除南京留守。時淮楚用兵,土民與戍兵雜居,訟牒紛紜,所司皆依違不決。中彥得戍兵為盜者,悉論如法,帥府怒其專決,劾奏之,朝廷置而不問。秩滿,轉(zhuǎn)真定尹兼河北西路兵馬都總管。未幾,致仕,西歸京兆。明,起為臨洮尹兼熙秦路兵馬都總管。鞏州劉海構(gòu)亂,既敗,籍民之從亂者數(shù)千人,中彥惟論為首者戮之。
西羌吹折、密臧、隴逋、龐拜四族恃險不服,使侍御史沙醇之就中彥論方略,中彥曰:“
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彥自行,勢必不可。”
即至積石達南寺,酋長四人來,與之約降,事遂定,賞而遣之。還奏,上大悅,遣張汝玉馳驛勞之,賜以球文金帶,用郊恩加儀同三司。以疾卒官,七十五。百姓哀號輟市,立像祀之。
(節(jié)選自《金史·
張中彥傳》)
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以中彥領興元尹
領:兼任
B
.秦州當要沖而城不可守
當:阻擋
C
.中彥力為正其罪,竟置于法
竟:最終
D
.所司皆依違不決
決:判決
5
.下列各組句子中均能表現(xiàn)張中彥公正嚴明的一組是(3
分)
①
筑臘家諸城,以扼蜀道 ②
中彥力為正其罪,竟置于法
③
均賦調(diào)法,奸豪無所蔽匿 ④
訟牒紛紜,所司皆依違不決
⑤
中彥得戍兵為盜者,悉論如法 ⑥
與之約降,事遂定,賞而遣之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⑥ D. ①⑤⑥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張中彥最初在宋朝為官,但是后來投降了金朝并被委以重任,同駐守在秦鳳的李彥琦聯(lián)合進攻宋軍,并攻陷了金、洋等多個州郡。
B
.張中彥在任秦鳳經(jīng)略使的時候展示出了其杰出的軍事才能,他能夠準確根據(jù)地勢的有利形勢修筑城堡,使自己在防守中有險可據(jù)。
C
.在金朝將河南、陜西歸還給宋朝之后,張中彥和兄長一起歸附宋朝并在宋朝任職,直到后來金兵恢復河南,張中彥兄弟被迫又回到金朝。
D
.張中彥在處理同羌族的關系方面很有威信,他親自約見羌族四位酋長,順利同其約定招降辦法,很快解決了四族不服管轄的事情。
7
.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
分)
(1
)籍民之從亂者數(shù)千人,中彥惟論為首者戮之。(5
分)
(2
)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彥自行,勢必不可。(5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32730.html
相關閱讀:《周文育字景德》閱讀答案及翻譯
“慶歷三,軾始總角,入鄉(xiāng)!遍喿x答案及翻譯
《恤孤》閱讀答案
“又《詩》人綜韻,率多清切!遍喿x答案及翻譯
“劉?,建州崇安人!遍喿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