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閭
①
現(xiàn)代文學觀念認為,文學的生命力在于能夠使讀者拉開心理距離,能夠為讀者提供一種契合其文化心態(tài)的情境或者思想。假如有一天,你拿起先前酷愛的一部作品重讀,卻發(fā)現(xiàn)它已經(jīng)了無新意,也就是再也拉不開那段心理距離,這說明在你的心目中它的生命力已經(jīng)開始枯萎,它已不能給出新的審美期待。
②
其實,讀書本身也是一種自我發(fā)現(xiàn),是在喚醒自己本已存在但還處于沉睡狀態(tài)的思想意識。一切能夠使心靈發(fā)生震撼的、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都應是一種心理的共鳴和內(nèi)在的思考。“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無論是寫作還是閱讀,善于思索都是至關重要的。魯迅說過,沒有悲哀和思索的地方,就沒有文學。有人提倡作家學者化,實際上,更應倡導作家成為思想者,因為學者未必就是思想者。思想的自覺,是學者最高的自覺。有些書的作者很聰明,有才氣,文章也流光溢彩,可就是思想含量不足,精神內(nèi)涵空虛,讀過之后獲益無多。同樣,作為讀者也應該善于思索。讀書應該善于提問題,找話題,要有強烈的“
問題意識”
,處于一種鮮明的研究狀態(tài)。我曾寫過一首七絕,描繪讀書犯險歷難的情態(tài):“
縋幽探險苦般般,夜半勞思入睡艱。設問存疑揮戰(zhàn)幟,堂堂書陣百重關。”
③
長時期以來,人們將讀書、學習的基點定在掌握知識上,“
知識就是力量”
成為公認的真理。知識當然重要,但更值得珍視的,是人生智慧、哲學感悟。信息、知識與智慧,三者處于不同的層次。信息好比是礦砂,是所有容易獲得或不易獲得的事物、事實、認識的總和,可供人們據(jù)以分析與參考;知識是人們把大量的事實與認識的礦粉投入熔爐之后,提煉與組合而成的可供使用的材料。大部分知識都是專門知識,是關于某一領域、某一科目、某一程序、某種思想方法、價值準則等方面的認識;而智慧則是在生命體驗、哲學感悟的基礎上,經(jīng)過升華了的知識,它是知識的靈魂,是統(tǒng)率知識的。知識關乎事物,充其量只是學問,而智慧關乎人生,它落腳于指引生活方向、人生道路,屬于哲學層次。
④
馬克思曾經(jīng)把哲學形象化,比喻為“
迎接黎明的高盧雄雞”
,意思是哲學是武裝頭腦的,是精神武器,是在前面指導人生的。黑格爾則說,哲學是反思的科學,是事后的思索,因此,他把哲學喻為“
黃昏時起飛的貓頭鷹”
。兩位大師講的都是關乎智慧、關乎人生的。古希臘的哲人把哲學說成是愛智慧。智慧是哲學的生活化、實際化。
⑤
在讀書、思考中,悟性是至關重要的,但有了知識不一定就能具備悟性。知識只有化作對生命的一種觀照能力時,它才能變成智慧。因此,智慧總是與內(nèi)在生命感悟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有關,知識則未必。智慧是指能夠把知識、感受轉(zhuǎn)化為創(chuàng)造性的特殊能力。我國記錄哈雷彗星的出現(xiàn),始于春秋時代的公元前613
,一直到清末1910
,兩千余從未間斷過,總共出現(xiàn)過31
次。這可以稱作“
世界的唯一”
。但是,記是記了,卻沒有人對它進行思索、研究,不知道這出現(xiàn)了31
次的彗星竟然是同一個。到了公元1875
,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在沒有掌握這份天文記錄的情況下,只是依照牛頓的引力定律,計算出了彗星的軌道,預言了它出現(xiàn)的周期——
每隔76
回歸到太陽身邊一次?梢,信息、知識重要,而運用知識、從知識出發(fā)使之成為智慧,比知識本身更為重要。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說:“
博學不能使人智慧。”
關鍵在于能否使知識、學問由死變活。
⑥
思考重在找到一個準確的、獨特的視角。其實,哲學研索本身就是一種視角的選擇,視角不同,闡釋出來的道理就完全不同。這是著名學者李澤厚說的。視角和眼光是聯(lián)系著的。愛因斯坦看人看世界,用的是宇宙的眼光,因而能夠跳出“
人為中心”
這個成見,得出人不過是宇宙中的一粒埃塵———
沒有驕傲的理由的結(jié)論。
⑦
從前的史學只注重史實與過程的記述,著眼于歷史的客體;而自從分析的歷史哲學提出以來,就逐步轉(zhuǎn)到歷史思維上來,即轉(zhuǎn)到主體如何認識歷史的客體上來。我國古代史學,以敘述為主,闡釋為輔。所謂“
敘述”
,主要是指翔實地記述史實、事件;而“
闡釋”
則著眼于史論,重視歷史研究!蹲髠鳌分械“
君子曰”
,《史記》篇末的“
太史公曰”
,都屬于史論性質(zhì)。它們往往并不獨立成章,只是附于書后,或者夾敘在行文中間。史論的大量出現(xiàn)和獨立成篇,大體上肇始于宋代,到了清代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從前,有些飽學之士炫富矜博,腹笥不可謂不豐厚,占據(jù)史料也十分充足,但由于缺乏濃烈的研索意識,不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窮追苦詰,結(jié)果終其一生缺乏理論建樹。這個教訓我們應該認真地記取。
1
.(2
分)第①
段中畫橫線的“
審美期待”
在文中是指 。
2
.(2
分)第②
段作者闡述的觀點是 。
3.
(3
分)第④
段中,黑格爾把哲學喻為“
黃昏時起飛的貓頭鷹”
。請說明這句話的表達效果:
。
4.
(2
分)第⑦
段中“
腹笥”
一詞,其中的“
笥”
字,“
從竹,從司,司亦聲。‘
司’
意為‘
專職’
、‘
專事’”
。據(jù)此,可推斷出“
笥”
的字義是 ;“
腹笥”
一詞在文中的意思是 。
5.
(3
分)下列各項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
知識只有上升到智慧的高度才有價值和意義。
B.
哲學是關乎智慧、人生的,智慧是哲學的生活化、實際化,二者相互映襯。
C.
第⑤
段中列舉我國記錄哈雷彗星的事例,從正面說明智慧比知識本身更為重要。
D.
思考就是視角的選擇。視角不同,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
6.
(4
分)請你舉一實例,簡要說明智慧比知識更為重要的道理。
【答案】:
1.
(2
分)契合其文化心態(tài)的情境或者思想。
2
.(2
分)無論是寫作還是閱讀,善于思索都是至關重要的。
3
.(3
分)哲學作為一種“
反思”
,是在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生動形象地說明了此項工作需要一個清凈的環(huán)境,需要人沉靜下來思考。因此,這種“
反思”
當然就只能是在薄暮降臨時悄然起飛。(意思接近就給分。)
4
.(2
分)專用類竹制容器 肚子里的學問
5
.(3
分)B
(A
.第③
段中有“
知識就是力量”
、“
知識當然重要”
等句子,說明知識的價值和意義;C
.從反面說明智慧比知識本身更為重要。D
.與第⑥
段中“
視角不同,闡釋出來的道理就完全不同”
不符。)
6.
(4
分)舉例(2
分),闡述(2
分)。示例:一個單位的領導,單從技術知識層面上來說,這位領導是不如專職員工的。但他有智慧,懂得如何處理協(xié)調(diào)好人際關系,知曉怎樣讓企業(yè)生存發(fā)展。這種能力和學問,不是單靠讀書能讀出來的,它顯然要比“
知識”
勝出一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33656.html
相關閱讀:《構(gòu)建文明理性的議事規(guī)則》閱讀答案
論述類文本《歲歲人不同》閱讀答案
《幽默的境界 余光中》閱讀答案
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百家講壇》對于講座內(nèi)容和講師的選擇
《生活出一種古今相融的新文明》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