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源泉種或為人類祖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生物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南方古猿源泉種行走時,腿部會扭曲,這是由于其足跟更像猩猩的足跟,而不是像人類那樣寬平。

如果200萬年前你身在南非,那么你可能會看到一個奇怪的景象:一位可能是在尋找水的老年古人類女性走下周圍樹木繁茂的斜坡。她直立行走,但是以一種在我們看來很怪異的步態(tài)。她屬于南方古猿源泉種。根據(jù)上周在《科學》雜志網(wǎng)絡版發(fā)表的新化石分析,她走路時雙腿扭曲著,每走一步腳都向內(nèi)翻。

南非約翰內(nèi)斯堡金山大學的古人類學家Lee Berger說:“南方古猿源泉種已經(jīng)可以直立行走。”至少在她進入墓穴時是這樣的。墓穴是位于馬拉帕的一個深坑,這位老年的古人類女性和一位年輕古人類以及另外一位同伴埋在一起將近200萬年。Berger和他的兒子在2008年發(fā)現(xiàn)了他們。

新發(fā)表的6篇論文分析了南方古猿源泉種的2個骨架以及第3個人的脛骨遺骸。他們提供了目前為止最詳細的圖像,以顯示該物種如何行動以及它與其他古人類——包括人類祖先——的關系。這些引人注目的骨架揭示了一種擁有小型大腦和原始行走方式,但卻長有人類牙齒的陌生生物。“從頭到腳觀察南方古猿源泉種,你就會發(fā)現(xiàn)它和我們曾經(jīng)見過和預測過的任何物種都不一樣。”Berger說。細節(jié)分析顯示其很多特征與人屬相同,比如脊柱、膝蓋、牙齒和下頜等。Berger認為,南方古猿源泉種可能是人們長期尋找的人類祖先。

古人類學家很少認同這一觀點。不過至少這些新論文提供了對成為人類種屬成員的一種新奇方式的詳細解讀,同時展示了進化如何使相同的身體在不同的地點以多樣的方式完成重塑。“從這些200萬至300萬年前的古人類中可以看出,每一個物種都是通過不同的方式完成進化的。”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古人類學家William Kimbel如是說,“這為非洲古人類多樣性增加了一些內(nèi)容。”

南方古猿源泉種的大概信息曾在以前發(fā)布過,但是最近的發(fā)現(xiàn)使這種奇怪的古人類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研究人員很想知道該物種如何做到直立行走。作者在《科學》雜志中寫道,老年女性的足跟底部“異常地小”,呈扭曲狀,和黑猩猩相似,與人類足跟的寬平底部不同。波士頓大學的生物學人類學家Jeremy DeSilva解釋稱,當腳接觸地面時,窄小的足跟導致只有很小的表面區(qū)域來承擔重量。

在分析這位女性骨骸的腿部時,DeSilva和同事認為,南方古猿源泉種擁有弓形足,允許它將重量放在足跟和足中段。

如果用現(xiàn)代人進行演示,他們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這樣會使小腿和大腿過度旋轉,并拉傷膝蓋和臀部的肌肉。新論文稱,踝部、膝蓋和臀部會出現(xiàn)這樣的拉傷,這是南方古猿源泉種腳內(nèi)翻行走的代價。作者寫道,該女性遺骸的膝蓋顯示出“極度的”骨突出,可能會緩解壓力,防止膝蓋骨錯位。兩個骨架遺骸的脊柱都有一定的彎曲,這被認為是直立行走的一個特征。

其他研究人員認為,盡管擁有像黑猩猩的足跟,骨架的其他部分顯示出南方古猿源泉種是直立行走的。“它肯定是兩足動物。”俄亥俄州凱斯西儲大學的解剖學家Bruce Latimer說。但它也確實以很古怪的方式行走。“這種特殊的古人類在以一種和更早的古人類不同的方式行走。”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古人類學家Brian Richmond說。該團隊對南方古猿源泉種步態(tài)的重建是“驚人的”。他和其他研究人員質疑,這位老年女性的行走方式可能和其他南方古猿源泉種也不同,可能因為受傷才這樣走。“關鍵問題是這個例子是否為該物種的典型。”

其他的論文則解釋了不同部位的解剖學問題,例如原始的和像類人猿一樣的肩部和手臂。Berger稱,其肩部和長手臂表明,源泉種仍然在花費很多時間爬樹和攀巖。

該女性骨架的牙齒顯示其對原始人和人特征的結合。英國利物浦約翰摩斯大學的生物學人類學家Joel Irish和合作者將源泉種的牙齒和7種古人類的340多個化石進行對比,試圖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Irish對22個牙齒特征進行了分支進化分析,比如小牙尖和溝槽。該團隊發(fā)現(xiàn),南方古猿源泉種和南方古猿非洲種最接近,后者在時間和地點上都與其接近,大約300萬年到200萬年前生活在南非。

然而,分析也發(fā)現(xiàn)這兩個物種比來自東非的南方古猿更接近于早期古人類。這就表明,像Berger多年來聲稱的那樣,南方古猿源泉種可能是人類祖先,而并非之前長期認為的南方古猿阿法種,這也就意味著著名的“露西”很可能將被拉下南方古猿“女王”的寶座。

這是一種激進的看法。一些古人類學家批評對其進行牙齒分析的方法。牙齒分析可以確定遺傳特征并用于區(qū)分不同種類的古人類家系。目前尚不清楚這些特征是否為確定生活在百萬年前的古人類關系的最好辦法。“牙冠上有很多細微的不同之處。”Kimbel說。“試圖將該方法應用到幾百萬年前的古人類上是有困難的。”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古人類學家Bernard Wood擔心Irish使用的方法并沒有留出顯示哪個古人類系譜最值得信賴的置信區(qū)間。“沒有更多的信息,我不知道該為這件事賭上多少錢,5美元、50美元,還是500美元。”Wood說。

其他人指出,南方古猿源泉種在人類出現(xiàn)后才出現(xiàn):我們祖先的第一塊化石是在埃塞俄比亞發(fā)現(xiàn)的下頜骨,可追溯到240萬年前。“源泉種是獨特的,很有趣,但是在成為人類祖先的派對上來晚了。”Richmond說。但是Berger質疑,那個下頜骨是單獨發(fā)現(xiàn)的,不是來自于一個完整骨架,因此是否真的來自于人類?他指出,一個單獨的源泉種下頜骨和人類的下頜骨非常像。

更多的東西將會發(fā)現(xiàn):源泉種標本的剩余部分仍留在巖石里,有待挖掘。Berger的團隊計劃今年夏天回到馬拉帕去挖掘新的化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35504.html

相關閱讀:2015年高一年級生物作業(yè)答案(《快樂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