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分)
蓋勛字元固,敦煌廣至人也。初舉孝廉,為漢陽長史。時武威太守倚恃權(quán)勢,恣行貪橫,從事蘇正和案致其罪。涼州刺史梁鵠畏懼貴戚,欲殺正和以免其負(fù),乃訪之于勛。勛素與正和有仇,或勸勛可因此報隙。勛曰:“
不可。謀事殺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乃諫鵠曰:“
夫紲?zhǔn)锄楕S欲其鷙,鷙而烹之,將何用哉?”
鵠從其言。
中平元,北地羌胡與邊章等寇亂隴右,刺史左昌因軍興新盜數(shù)千萬。勛固諫,昌怒,乃使勛別屯阿陽以拒賊鋒,欲因軍事罪之,而勛數(shù)有戰(zhàn)功。邊章等遂攻金城,殺郡守陳懿,勛勸昌救之,不從。邊章等進(jìn)圍昌于冀,昌懼而召勛。勛初與從事辛曾、孔常俱屯阿陽,及昌檄到,曾等疑不肯赴。勛怒曰:“
昔莊賈后期,穰苴奮劍。今之從事,豈重于古之監(jiān)軍哉!”
曾等懼而從之。勛即率兵救昌。到,乃誚讓章等,責(zé)以背叛之罪。皆曰:“
乃解圍而去。
時,叛羌圍護(hù)羌校尉夏育于畜官,勛與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為羌所破。勛收余眾百余人,為魚麗之陳。羌精騎夾攻之急,士卒多死。勛被三創(chuàng),堅不動,乃指木表曰:“
必尸我于此。”
句就種羌滇吾素為勛所厚,乃以兵?眾曰:“
蓋長史賢人,汝曹殺之者為負(fù)天。”
勛仰罵曰:“
死反虜,汝何知,促來殺我!”
眾相視而驚。滇吾下馬與勛,勛不肯上,遂為賊所執(zhí)。羌戎服其義勇,不敢加害,送還漢陽。后刺史楊雍即表勛領(lǐng)漢陽太守。時人饑,相漁食,勛調(diào)谷稟之,先出家糧以率眾,存活者千余人。
遂拜京兆尹。時,長安令楊黨,父為中常侍,恃勢貪放,勛案得其臧千余萬。貴戚咸為之請,勛不聽,具以事聞,并連黨父,有詔窮案,威震京師。時小黃門京兆高望為尚藥監(jiān),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碩屬望子進(jìn)為孝廉,勛不肯用;蛟唬“
皇太子副主,望其所愛,碩帝之寵臣,而子違之,所謂三怨成府者也。”
勛曰:“
選賢所以報國也,非賢不舉,死亦何悔!”
(節(jié)選自《后漢書·
列傳第四十八》)
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從事蘇正和案致其罪
案:立案
B.
北地羌胡寇亂隴右
寇:侵犯
C.
乃誚讓章等
讓:責(zé)備
D.
勛被三創(chuàng),堅不動
創(chuàng):創(chuàng)傷
5.
以下各句中表現(xiàn)蓋勛“
義勇”
的一組是()(3
分)
A. ①
而勛數(shù)有戰(zhàn)功 ②
勛固諫,昌怒
B. ①
勛勸昌救之 ②
勛即率兵救昌
C. ①
勛被三創(chuàng),堅不動 ②
勛仰罵曰:“
死反虜,汝何知,促來殺我!”
D. ①
勛調(diào)谷稟之,先出家糧以率眾 ②
太子因蹇碩屬望子進(jìn)為孝廉,勛不肯用
6.
下列對原文的敘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蓋勛雖然與蘇正和有私仇,但對敢于審查仗勢橫行的武威太守罪行的蘇正和卻不落井下石,反而勸梁鵠不要殺蘇正和。
B
.蓋勛勸告左昌不要發(fā)國難財,反而遭到左昌的打擊報復(fù);但當(dāng)左昌處在危急之中時,蓋勛并不幸災(zāi)樂禍,反而率兵救他。
C
.蓋勛聯(lián)合州郡的軍隊去救羌人包圍的護(hù)羌校尉夏育,結(jié)果被羌人打敗,自己也被俘虜,但他因禍得福,后來被楊雍推舉為京兆尹。
D
.蓋勛擔(dān)任京兆尹后,不畏權(quán)勢,打擊貪官污吏,威震京師;即使是皇太子徇私推薦來的人,也不任用,不怕得罪皇太子。
7.
把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
(2
)時人饑,相漁食,勛調(diào)谷稟之,先出家糧以率眾,存活者千余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35679.html
相關(guān)閱讀:文言文閱讀《上書言世務(wù)》
閱讀《郭應(yīng)聘,字君賓》
“李宓①,字令伯”閱讀答案
“宰相趙普”閱讀答案及翻譯
《老饕》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