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1
題。(
16
分)
①衛(wèi)宣公之子急也,壽也,朔也。急前母子也。壽與朔后母子也。
②壽之母與朔謀,欲殺太子急而立壽。使人與急乘舟于河中,將沈而殺之。壽知不能止也,因與之同舟,舟人不得殺急。方乘舟時(shí),急傅母恐其死也,閔而作詩,二子乘舟之詩是也。其詩曰:
“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顧言思子,中心養(yǎng)養(yǎng)。
”
于是壽閔其兄之且見害,作憂思之詩,黍離之詩是也。
其詩曰:
“
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
③又使急之齊,將使,盜見載旌,要而殺之,壽止急,急曰:
“
棄父之節(jié),非子道也,不可。
”
壽又與之偕行,壽之母不能止也,因戒之曰:
“
壽無為前也。
”
壽又為前,竊急旌
④急至,見壽之死,痛其代己死,涕泣悲哀,遂載其尸還,至境而自殺,兄弟俱死。
⑤故君子義此二人,而傷宣公之聽讒也。
(
選自
西漢
·
劉向《新序》
)
17.
寫出下列加點(diǎn)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4
分)
(
1
)要
而殺之
(
2
)非子道
也
(
3
)痛
其代己死
(
4
)故君子義
此二人
18.
下列各組中加點(diǎn)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
2
分)
A.
因
與之同舟
送之至湖口,因
得觀所謂石鐘者。
B.
又使急之
齊
郯子之
徒,其賢不及孔子。
C.
遂載其
尸還
且行千里,其
誰不知?
D.
至境而
自殺
鍥而
舍之,朽木不折。
19.
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6
分)
(
1
)使人與急乘舟于河中,將沈而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于是壽閔其兄之且見害,作憂思之詩,黍離之詩是也。
___
20.
第②段
“
二子乘舟之詩
“
和
“
憂思之詩
”
表達(dá)的情感分別是(
1
)
;(
2
)
。(
2
分)
21.
依據(jù)全文,概括人物性格。(
2
分)
1
)衛(wèi)宣公
(
2
)后母
參考答案:中小學(xué)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39262.html
相關(guān)閱讀:《滄浪亭記 蘇舜欽(宋)》閱讀答案
《與韓荊州書》閱讀答案(附翻譯)
《二歌者傳 戴表元》閱讀答案及翻譯
《孟子》選段“居天下之廣居”閱讀答案
歸有光《寶界山居記》閱讀答案及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