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 13
題。(
17
分)
萬石君,名奮,姓石氏。十五,侍高祖。高祖與語,愛其恭敬,問曰:“若何有?
”對(duì)曰:“奮獨(dú)有母,不幸失明。家貧。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從我乎?
”曰:“愿盡力。”于是高祖召其姊為美人,以奮為中涓,徙其家長安中戚里①。
其官至孝文時(shí),積功勞至太中大夫。無文學(xué),恭謹(jǐn)無與比。及孝景即位,以為九卿。奮長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慶,皆以馴行孝謹(jǐn),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寵乃集其門。”號(hào)奮為“萬石君”。
孝景帝季,萬石君歸老于家。以歲時(shí)為朝臣,過宮門闕,必下車趨,見路馬②必式焉。子孫為小吏,來歸謁,必朝服見之,不名。子孫有過失,不譙讓,為便坐,對(duì)案不食。然后諸子相責(zé),因長老肉袒固謝罪,改之,乃許。子孫勝冠者在側(cè),雖燕居必冠,申申如也。童仆訴訴如也,唯謹(jǐn)。萬石君以孝謹(jǐn)聞乎郡國,雖齊魯諸儒質(zhì)行,皆自以為不及也。
長子建為郎中令,少子慶為內(nèi)史。建老白首,萬石君尚無恙。建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歸謁親,竊問侍者,取親中裙,身自浣滌,復(fù)與侍者,不敢令萬石君知,以為常。慶為太仆御出,上問車中幾馬,慶以策數(shù)馬畢,舉手曰:“六馬。”慶于諸子中最為簡易矣,猶如此。為齊相,舉齊國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齊國大治,為立石相祠。
萬石君以元朔五中卒。長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歲余,建亦死。諸子孫成孝,然建最甚,甚于萬石君。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其萬石之謂邪?
是以其教不肅而成,不嚴(yán)而治。斯可謂篤行君子矣!
(
取材于《史記•萬石張叔列傳》)
【注】①中戚里:京城皇室外戚居住的地方。
②路馬:通“輅馬”,天子所乘之馬,此指天子車駕。
10
.下列語句中加點(diǎn)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3
分)
A
.過宮門闕,必下車趨
趨:趨向,表示追隨于后。
B
.見路馬必式焉
式:同“軾”,手扶車軾表敬。
C
.雖燕居必冠
燕:同“宴”,安逸,閑適。
D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訥:言語遲鈍,寡言。
11
.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diǎn)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3
分)
A
.①其萬石之謂邪
②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B
.①因長老肉袒固謝罪
②不如因而善遇之
C
.①高祖曰:若能從我乎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
.①萬石君以孝謹(jǐn)聞乎郡國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2
.簡要概括萬石君這一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3
分)
答:
13
.把(1
)(2
)題文言文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用斜線將(3
)題文言語段斷句。(8
分)
(1
)萬石君以孝謹(jǐn)聞乎郡國,雖齊魯諸儒質(zhì)行,皆自以為不及也。(4
分)
(《史記•萬石張叔列傳》)
翻譯:
(2
)
子孫為小吏,來歸謁,必朝服見之,不名。(4
分)
翻譯:
(3
)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泰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2
分)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45948.html
相關(guān)閱讀:《溫造,字簡輿》閱讀答案及翻譯
“渤海太守龔遂入為水衡都尉”閱讀答案(附翻譯)
王若虛《焚驢志》閱讀答案及翻譯
《聊齋志異?郭生》閱讀及翻譯
《恤孤》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