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
“
季氏將有事于顓臾。
”
孔子曰:
“
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
冉有曰:
“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
孔子曰:
“
求!周任有言曰:
‘
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
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
冉有曰:
“
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
”
孔子曰:
“
求!君子疾夫舍曰
‘
欲之
’
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
”
6
、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解釋全部正的是(
)
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既來之,則安之。
A
危險
?
顛簸
?
攙扶著
?
安定
B
危害
?
撲倒
?
攙扶著
?
使
……
安定
C
不穩(wěn)定
?
撲倒
?
攙扶著
?
安定
D
不穩(wěn)定
?
跌倒
?
攙扶著
?
使
……
安定
7
、下列
“
是
”
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
無乃爾是過與?
B
是社稷之臣也
C
是誰之過與?
D
夫如是,故遠人不服
8
、下列成語中,屬于從《論語》中引申出來的有(
)項
A
禍起蕭墻
B
望洋興嘆
C
井底之蛙
D
五十步笑百步
9
、本文中,孔子批評冉有、季路推卸責任的態(tài)度,最有力的話是(
)
A
顓臾是魯國的社稷之臣
B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C
作為家臣卻
“
危而不持,顛而不扶
”
D
季氏之憂
“
不在顓臾而在蕭薔之內
”
10
、劃線部分采用了那些論證方法?孔子說
“
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
”
有什么深刻含義?請加以分析。(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6-9 D AAC
10
、類比、比喻、引用;一是將季氏比作虎兕,將顓臾比作龜玉;
“
虎兕出于匣
”
比作季氏攻打顓臾;
“
龜玉毀于櫝
”
比作顓臾被季氏消滅。二是將冉有、季路比作看守人,虎兕出籠行兇,龜玉被毀,都是看守人不可推卸的責任。含蓄地批評了冉有、季路的失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50281.html
相關閱讀:《赤壁之戰(zhàn)》同步測試及答案
《雷雨》片段閱讀答案
《蘭亭集序(節(jié)選)》閱讀答案
《廉頗藺相如列傳》語段閱讀精選(附答案)
《記念劉和珍君》同步練習(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