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文化詩意解》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議論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千秋文化詩意解 張同吾 我國古典詩詞博大精深,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曾誕生了許多才情卓絕的詩人,他們創(chuàng)作出的想象神奇、構思靈妙、語言精湛、意境優(yōu)美、音韻和諧的詩篇不勝 千秋文化詩意解
張同吾
我國古典詩詞博大精深,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曾誕生了許多才情卓絕的詩人,他們創(chuàng)作出的想象神奇、構思靈妙、語言精湛、意境優(yōu)美、音韻和諧的詩篇不勝枚舉。這些作品的文化命脈和精神命脈,都源于中華民族的文化江河,它們像熏風細雨一般,浸潤著世代中國人的心田,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塑造著我們的文化性格、哲學理念和審美心理。
我們把當代人按照古典詩詞的藝術法則、美學范式和表現(xiàn)程式創(chuàng)作的詩詞,稱為舊體詩詞。當下舊體詩詞創(chuàng)作呈繁盛態(tài)勢,作者之眾鋪天蓋地,成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盡管其中多有平泛概念之作,卻也不乏顯現(xiàn)詩人稟賦和詩藝才華的詩篇。名山含古寺,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浸染其中,如披神秘的面紗,含蘊氤氳的氣氛。“
鳥鳴經(jīng)卷潤泉水,花放杜鵑散爐香”
,真是一片不染塵埃的怡樂世界。
江西有很多名載青史的書院,象山書院、白鹿洞書院、白鷺洲書院、鵝湖書院、信江書院、疊山書院等,都以名人足跡、先哲傳說而著稱。當代人以凝練的語言和鮮活的意象再現(xiàn)先哲風采和詩家富有個性的價值取向與審美理想。鵝湖書院在鵝湖山北麓,因以得名,在這里曾有兩次“
鵝湖之會”
,均在南宋淳熙間,一次是朱熹、陸九淵等四賢講學,一次是辛棄疾、陳亮等在此共商抗金之事。詩曰“
氣象群峰護,天眸一水開。鵝湖集會地,今古蘊賢才”
(《鵝湖書院感事》)。而白鹿洞書院在廬山五老峰下,唐貞觀元,李渤在此隱居而養(yǎng)白鹿,故稱白鹿先生;此處周山環(huán)谷如朝天洞穴,故名白鹿洞,朱熹在此建院講學而名播四方,朱熹號紫陽,傳說在院中手植桂花,詩稱“
蒼蒼古木影,隱隱奔雷鳴。五老邀明月,一燈照宇庭。曾蕪白鹿逝,轉賴紫陽生。喜看手植桂,秋風香滿亭”
(《白鹿洞書院》)。白鷺洲書院建在吉安白鷺洲上,傳說因李白詩句“
三山半落
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得名,江萬里建白鷺洲書院,文天祥等均出此門,江萬里老邁辭歸定居鄱陽,元兵陷城,投水殉國可謂壯哉!詩稱“
云章存正義,風月自春秋。家國興亡事,書生千載憂”
(《白鷺洲書院》),從他的詩中我們可以感到昔日英武之風、豪邁之氣。
眾所周知,白居易的《琵琶行》與他的《長恨歌》堪稱悲劇長詩經(jīng)典之作,以往文學史家們對《琵琶行》強化其批判意識:“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同時也贊頌白居易的憐憫之情:“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然而白居易這位具有強烈男性本真和浪漫情愫的詩人,其心理形態(tài)必然含有更多人性意味。雋永的人性之美,融貫其中。
(選自《 人民日報 》
09
月13
日 12
版,有刪改)
6
.下列各項中,其性質(zhì)不屬于原文所論“
舊體詩詞”
的一項是( )
A
.《沁園春·
長沙》通過對壯闊秋景的描繪和青人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抒寫出毛澤東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
B
.《獄中題壁》是近代維新派政治家、思想家譚嗣同在獄中所作,表達了愿為理想而英勇獻身的大無畏精神。
C
.《自題小像》是魯迅給他的摯友的詩作,表達了魯迅對故國、故鄉(xiāng)的深厚情感,這一題目也是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的《瑯嫘文集》里的一篇小品文的名字。
D
.《大江歌罷掉頭東》展現(xiàn)了19
歲的青面對夢想與現(xiàn)實的獨特思考,詩中豪邁之氣盎然,表達了周恩來負笈東渡尋求真理的決心。
7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
.構思靈妙、意境優(yōu)美、音韻和諧的古典詩詞,不僅成就了才情卓絕的詩人,也成就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江河。
B
.博大精深的古典詩詞不僅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大放異彩,更使得當代的詩詞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
道亮麗的文化風景。
C
.“
鵝湖集會地,今古蘊賢才”
以凝練的語言再現(xiàn)了朱熹、陸九淵,辛棄疾、陳亮等先哲于鵝湖集會的場景。
D
.“
云章存正義,風月自春秋。家國興亡事,書生千載憂”
傳遞著文人墨客的詩意,亦展示著愛國者的英武與豪邁。
8
.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古典詩詞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千秋文化,浸潤著中國人的心田,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炎黃子孫的文化性格與審美心理。
B
.舊體詩詞中有平泛概念之作,也有能顯現(xiàn)詩人稟賦才華的佳篇,可謂參差不齊。其中有優(yōu)秀詩詞以凝練的語言和鮮活的意象再現(xiàn)了先哲風采。
C
.千秋文化詩意解,品讀經(jīng)典文學作品關乎解讀的具體對象、時代背景,我們不可脫離這些隨意闡釋。
D
.我們應當以一種辯證的視角去解讀千秋文化,如對于白居易的《琵琶行》,在批判的時候更應關注其中蘊含的憐憫之情和人性之美。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6.
答案:B
解析:從原文第二段“
我們把當代人按照古典詩詞的藝術法則、美學范式和表現(xiàn)程式創(chuàng)作的詩詞,稱為舊體詩詞”
可以看出,“
舊體詩詞”
乃當代人模仿古典詩詞所創(chuàng)作,而B
項是清末政治家譚嗣同在獄中壁上所作的絕命詩,沒有模仿古典詩詞,不屬于原文所論范疇。
7.
答案:A
解析:“
古典詩詞”“
成就了才情卓絕的詩人”“
成就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江河”
的表述于文無據(jù),原文只是說是詩人創(chuàng)作了這些詩詞,這些作品的文化和精神命脈“
都源于中華民族的文化江河”
。
8.
答案:D
解析:文章最后一段只是說明了文學史家們對《琵琶行》的解讀,并未批判它。且作者強調(diào)的是不光要強化其批判意識,還要關注其中的人性意味,并未要求以辯證的視角去解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452202.html

相關閱讀:《墨家剎那輝煌之后為何在歷史上失蹤了?》閱讀答案及解題指導
《歷史性的活化、延伸與推進》閱讀答案
季羨林《中國文化的內(nèi)涵》閱讀答案
在詩與思的辯難中,我看到的最有力的文字來自同樣“富有熱情與痛
宗白華《悲劇的與幽默的人生態(tài)度》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