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長洲人,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征仲,別號衡山。父林,溫州知府。叔父森,右僉都御史。林卒,吏民醵①
千金為賻②
。征明十六,悉卻之。
征明幼不慧,稍長,穎異挺發(fā)。學(xué)文于吳寬,學(xué)書于李應(yīng)禎,學(xué)畫于沈周,皆父友也。又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輩相切?③
,名日益著。其為人和而介。巡撫俞諫欲遺之金,指所衣藍(lán)衫,謂曰:“
敝至此邪?”
征明佯不喻,曰:“
遭雨敝耳。”
諫竟不敢言遺金事。寧王宸濠慕其名,貽書幣聘之,辭病不赴。
正德末,巡撫李充嗣薦之,會征明亦以歲貢生詣吏部試,奏授翰林院待詔。世宗立,預(yù)修《武宗實(shí)錄》,侍經(jīng)筵,歲時頒賜,與諸詞臣齒。而是時專尚科目,征明意不自得,連歲乞歸。
先是,林知溫州,識張璁諸生中。璁既得勢,諷征明附之,辭不就。楊一清召入輔政,征明見獨(dú)后。一清亟謂曰:“
子不知乃翁與我友邪?”
征明正色曰:“
先君棄不肖三十余,茍以一字及者,弗敢忘,實(shí)不知相公與先君友也。”
一清有慚色,尋與璁謀,欲徙征明官。征明乞歸益力,乃獲致仕。四方乞詩文書畫者,接踵于道,而富貴人不易得片楮,尤不肯與王府及中人,曰:“
此法所禁也。”
周、徽諸王以寶玩為贈,不啟封而還之。外國使者道吳門,望里肅拜,以不獲見為恨。文筆遍天下,門下士贗作者頗多,征明亦不禁。嘉靖三十八卒,九十矣。
(節(jié)選自《明史》)
【注】①
醵(jù
)集資。②
賻(fù
)送錢物給辦喪事的人。③
切?(mó
)切磋。
9
.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
.征明十六,悉卻之
卻:推辭、退卻
B
.預(yù)修《武宗實(shí)錄》
預(yù):參與
C
.乃獲致仕
致仕:交還官職,退休。
D
.以不獲為恨
恨:怨恨
10
.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正面說明文征明拒收錢物的一組是(
)
①
征明十六,悉卻之 ②
(俞)諫竟不敢言遺金事
③
貽書幣聘之,辭病不赴 ④
歲時頒賜,與諸詞臣齒
⑤
周徽諸王以寶玩為贈,不啟封而還之 ⑥
門下土贗作者頗多,征明亦不禁
A
.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11
.下列對原文的敘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
.文征明幼時并不聰慧,稍稍長大后卻變得異常聰明而靈氣煥發(fā)。他向吳寬、李應(yīng)禎、沈周等人學(xué)習(xí)詩文字畫,又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等切磋技藝,名聲更加大了。
B
.文征明不輕易接受別人饋贈的錢物,在金錢面前不為所動。他父親去世時,連當(dāng)?shù)毓倜駵惣Ы鹳Y助他辦喪事的錢也全都謝絕了。
C
.文征明受李充嗣薦舉,被任為翰林院待詔。由于不屑于趨炎附勢,仕途不得意。而當(dāng)皇上要提升他官位時,他卻竭力請求回鄉(xiāng),于是獲準(zhǔn)退休。
D
.文征明是明代著名的書畫家,四面八方來求他詩文書畫的人連綿不斷。他性格耿直,不肯給大家豪富們作畫。他的作品遍布天下,其門客學(xué)生不少人仿作他的書畫,他也不禁止。
12
.閱讀材料中劃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
分)
(1
)巡撫俞諫欲遺之金,指所衣藍(lán)衫,謂曰:“
敝至此邪?”
(3
分)
譯文
(2
)璁既得勢,諷征明附之,辭不就。(3
分)
譯文
(3
)先君棄不肖三十余,茍以一字及者,弗敢忘。(3
分)
譯文
13
.用斜線(/
)給下面短文中畫線的部分?jǐn)嗑。(斷句不超過6
處)(3
分)
然王跡之興起于閭巷合從討伐軼于三代向秦之禁適足以資賢者為驅(qū)除難耳故憤發(fā)其所,為天下雄,安在無土不王?
《史記·
秦楚之際月表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52263.html
相關(guān)閱讀:“孟子見梁襄王”閱讀答案及翻譯
《宋史?沈括傳》閱讀答案附翻譯
《宋子貞,字周臣》閱讀答案及翻譯
“ 則天朝,奴婢多通外人”閱讀答案(附翻譯)
《記棚民事》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