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對休閑的雙重排斥,導致教育與兒童的雙重異化。學校與休閑在起源上的同義,絕不是巧合。從本質上看,教育是人這一特殊的物種享受休閑的特有方式。動物只有嬉戲,沒有教育。人類除了有兒童自在的游戲玩耍之外,還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休閑方式,那就是教育。通過這種特殊的休閑方式,人類創(chuàng)造的文化得以傳遞并不斷創(chuàng)造出新的文化。但現在的教育通過不休閑和不教育這兩種方式排斥了休閑,變得只與工作有關,而與休閑毫不相關,那這教育還是教育嗎?
從自然的角度看,學校和教育應該順應兒童的生活,并在順應的基礎上引導兒童的生活。換句話說,在童階段,兒童生活的特性,就是這一階段的人性內涵。學校和教育首先應該順應兒童生活的這種特性,然后才是引導和提升。如果學校和教育排斥了休閑,兒童一進入學校和教育場域,就好像一下子進入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其原有的生活方式戛然而止,這種落差是不是也太大了?如果適應不好,就會被貼上終身都可能難以揭除的標簽;如果能夠適應,其本性的壓抑與喪失該有多大!兒童要么不適應,要么得改變本性來適應,那這種教育不是異化的嗎?
尼爾
·
波茲曼認為:
“
由于局限兒童于書本學習,由于他們受制于書本學習者的心理以及學校和家長的監(jiān)督,印刷向兒童關閉了日常生活的世界。
”
兒童一進入排斥休閑的學校,其日常生活世界的大門就被關閉了。自在的、游戲的、獨立于成人的生活方式在學校里沒有空間,學校排斥兒童日常生活的這些特性,而倡導刻苦的、規(guī)律的、功利的
“
工作化
”
的成人的生活方式。需要說明的是,我們并不是一概地反對刻苦的、規(guī)律的、功利的生活方式,而是反對將學校生活變成這種單一的生活方式。為什么不能將兒童日常生活的一些特性,比如游戲性延展到學校生活中,使其成為一種整合的、互滲的生活呢?在兩種生活之間豎起一道門墻,將兒童的特性關在門外,既異化了教育,也異化了兒童。
在教育對休閑的雙重排斥下,兒童在人生的初期階段就開始了繁重的
“
工作
”----
學習,使學生變成了
“
工作化的兒童
”
。身著校服的兒童與身著工作服和職業(yè)裝的成人沒什么兩樣,都是早出晚歸,都是行色匆匆。正常的參加工作時間是成之后,起碼要到
18
歲之后,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兒童只要達到入學齡,似乎就開始
“
上班
”
了。要不然我們?yōu)槭裁闯Uf
“
學生的本職工作就是學習
”
,
“
學生的天職就是把功課搞好
”
呢。實際上探究是人的天性,人是天生愛學習的動物,處在人生初級階段的兒童,無時無刻不在通過游戲等自己的方式探索著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物質世界和社會世界。排斥休閑的教育將學習
“
工作化
”
,一個明顯的后果是剝奪了學習的快樂。符合兒童探究天性的學習,在排斥休閑的教育體制中變成了類似于成人為養(yǎng)家糊口不得已為之的枯燥乏味的
“
工作
”
,真是教育與兒童的雙重異化!
(摘自《新華文摘》)
1
.下列對
“
雙重異化
”
這一概念的表述,最準確的一項是(
)
A
.教育不讓兒童休閑,又不對兒童進行休閑教育。
B
.學校教育不順應兒童生活的特征,將學習變?yōu)榉ξ兜?br />“
工作
”
。
C
.教育不順應兒童特征而將學習
“
工作化
”
,兒童改變本性喪失本性來適應
“
工作化
”
的學習。
D
.兒童在異化了的教育環(huán)境中,本性被壓抑與喪失,只有通過改變本性來適應
“
工作化
”
的學習生活。
2
.對
“
學校和教育應該順應兒童的生活,并在順應的基礎上引導兒童的生活
”
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學校和教育首先應該順應兒童生活自在的游戲玩耍的天性,然后才是引導和提升。
B
.如果學校教育完全排斥了兒童原本的生活,那么這樣的提升和引領必然讓孩子異化。
C
.排斥兒童生活的學校和教育
,
無論學生適應與否
,
都會導致教育的異化或兒童的異化。
D
.學校和教育應該完全順應兒童的生活,并且要自始至終地讓他們保持愛游戲玩耍的特點。
3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
.教育是一種新的休閑方式,正是通過它,人類創(chuàng)造的文化才得以傳遞并不斷創(chuàng)新。
B
.教育是一種特殊的休閑方式,它反對刻苦的、規(guī)律的、功利的成人的生活方式。
C
.排斥休閑的學校教育,其特征是先順應兒童生活的特性,然后才是引導和提升。
D
.作者認為,兒童到了入學齡,就應該開始
“
上班
”
,
“
學生的天職就是把功課搞好
”
,正說明了這一點。
參考答案:
1
.
D
(本題考查對重點詞語的理解。
A
項是教育對休閑的雙重排斥;
B
項只是教育的異化;
C
項只是兒童的異化。)
2
.
D
(本題考查對關鍵語句的理解。
D
項,學校和教育不是應該
“
完全適應
”
兒童生活,也不能
“
自始至終地讓他們保持愛游戲玩耍的特點
”
,而是在順應他們愛游戲玩耍的基礎上,進行教育引領。)
3
.
A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分析概括。
B
項,反對的是
“
將學校生活變成這種單一的生活方式
”
;
C
項,排斥休閑的教育是不會順應兒童的生活特征的;
D
項,作者反對這種觀點,注意原文中的
“
諷刺意味
”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54417.html
相關閱讀:《打工族創(chuàng)造的無形資產》閱讀答案
周國平的《精神棲身于茅屋》閱讀答案
《文學痛苦指數》閱讀
《文化自信信什么》閱讀答案
“吳冠中的藝術思想”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