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19
分)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為事者也。”然則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國之與國之相攻,家之與家之相篡,人之與人之相賊,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調(diào),此則天下之害也。”
?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則兼相愛交相利之法將柰何哉?子墨子言:“ 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zhàn),家主相愛則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diào)。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zhí)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詐不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是以仁者譽之。”
?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則善矣,雖然,天下之難物于故也。”
?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其害故也。昔者晉文公好士之惡衣,故文公之臣皆?羊之裘,韋以帶劍,練帛之冠,入以見于君,出以踐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為之也。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jié),脅息然后帶,扶墻然后起。比期,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踐好士之勇,教訓(xùn)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試其士曰:‘越國之寶盡在此’。越王親自鼓其士而進之。士聞鼓音,破碎亂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擊金而退之”。
?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惡衣,殺身而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若茍君說之,則眾能為之。況兼相愛,交相利,與此異矣。夫愛人者,人亦從而愛之;利人者,人亦從而利之;惡人者,人亦從而惡之;害人者,人亦從而害之。此何難之有焉,特士不以為政而士不以為行故也。”
(《墨子•兼愛中》,有刪節(jié))
4.
對下列句子中加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惡
人者,人亦從而惡之
惡:憎恨
?
B.
脅
息然后帶
脅:收斂
C.
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
其害故也
辯:爭辯
D.
家之與家之相篡,
篡:劫奪
5.
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A.
忠實欲天下之富而惡其貧
?
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
B.
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
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C.
昔者晉文公好士之惡衣
?
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D.
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
?
洎牧以讒誅,邯鄣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6.
下面各項中每句話都能直接體現(xiàn)墨子“兼愛”思想的一項是(
)
①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diào)。
?
②強不執(zhí)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詐不欺愚。
?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其害故也。
?
④夫愛人者,人亦從而愛之。
?
⑤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兼相愛,交相利。
?
⑥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務(wù)為也。
?
A.
①②⑥
B.
③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7.
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
分)
?
(1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
譯文:
(2
)此何難之有焉,特上不以為政而士不以為行故也。
?
譯文:
參考答案:
4.C
5.B
6.D
7.
(1
)既然已經(jīng)反對它,那么用什么改變它呢?子墨子說:“用互相愛護,互相使對方得利的方法改變它。” (重點:“以”“易”“何以”)
(2
) 這樣有什么困難呢?只不過是君王不用這樣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這樣的方法行事的緣故。(重點:“特”“以為”賓語前置)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54439.html
相關(guān)閱讀:“桓公問治民于管子”閱讀答案及翻譯
《新軒樂府引》閱讀答案及翻譯
“趙奢者,趙之田部吏也!遍喿x答案(附翻譯)
《堯君素》閱讀答案及翻譯
“張?字敬夫”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