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學案--文言文學案4:文意準順,滿分保證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2015 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學案 -- 文言文 學案 4 文意準順,滿分保證 學案略語 近幾,各省市高考文言語句翻譯的評分標準悄然發(fā)生了變化,即不僅強調(diào)常規(guī)采分點 ( 如重要詞語、特殊 2015
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學案
--
文言文
學案4
 文意準順,滿分保證
學案略語 近幾,各省市高考文言語句翻譯的評分標準悄然發(fā)生了變化,即不僅強調(diào)常規(guī)采分點(
如重要詞語、特殊句式)
的落實,更強調(diào)句意的準確、譯文的通順。也就是說,即便你把全部常規(guī)采分點都翻譯到位了,而句意不正確、不準確,恐怕也很難得分,起碼得不了滿分。這就給考生的翻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翻譯中句意不準、文意不通的情況有哪些?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解決?本學案就是要解決上述問題,做到“
文意準順,滿分保證”
。
自我診斷,找出答題短板
1
.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鄭辰,字文樞,浙江西安人。永樂四進士,授監(jiān)察御史。江西安福民告謀逆事,命辰往廉之,具得誣狀。福建番客殺人,復命辰往,止坐首惡,釋其余。南京敕建報恩寺,役囚萬人。蜚語言役夫謗訕,恐有變,命辰往驗。無實,無一得罪者。谷庶人謀不軌,復命辰察之,盡得其蹤跡。正統(tǒng)二,奉命振南畿、河南饑。時河堤決,即命辰伺便修塞。
(1)
蜚語言役夫謗訕,恐有變,命辰往驗。
譯文: 
(2)
奉命振南畿、河南饑。時河堤決,即命辰伺便修塞。
譯文: 
答案 (1)
有流言說役夫誹謗朝廷,恐怕發(fā)生變故,朝廷命鄭辰前往調(diào)查。
(2)(
鄭辰)
奉命賑濟南畿、河南的饑荒。當時黃河決堤,就命鄭辰趁便修復堤防。
解析 (1)“
蜚語”
,流言;“
謗訕”
,誹謗;“
變”
,變故;“
驗”
,調(diào)查;句意對。
(2)“
振”
,通“
賑”
,賑濟;“
河”
,黃河;“
伺便”
,趁便;“
塞”
,堤防;句意對。
參考譯文
鄭辰,字文樞,浙江西安人。永樂四(1406)
中進士,后被授予監(jiān)察御史一職。江西安福的百姓報告有人謀逆,朝廷命鄭辰前往查訪,全部查清誣告的情況。福建外番殺人,又命鄭辰前往。鄭辰只將首惡治罪,其他的都釋放了;实巯略t在南京建報恩寺,役使囚犯上萬人。有流言說役夫誹謗朝廷,恐怕發(fā)生變故,朝廷命鄭辰前往調(diào)查。謠言不合事實,沒有一人獲罪。谷庶人圖謀不軌,又命鄭辰察訪,鄭辰全部查清了他的情況。正統(tǒng)二(1437)
,鄭辰奉命賑濟南畿、河南的饑荒。當時黃河決堤,就命鄭辰趁便修復堤防。
2
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楊?字顯進,正平高涼人也。時東魏遷鄴,太祖欲知其所為,乃遣?間行詣鄴以觀察之。使還,稱旨,授通直散騎常侍、車騎將軍。稽胡恃險不賓,屢行抄竊,以?兼黃門侍郎,往慰撫之。保定四,遷少師。其,周軍圍洛陽,詔?率義兵萬余人出軹關助之。然?自鎮(zhèn)東境二十余,數(shù)與齊人戰(zhàn),每常克獲,以此遂有輕敵之心。時洛陽未下,而?深入敵境,又不設備,齊人奄至,大破?軍。?以眾敗,遂降于齊。?之立勛也,有慷慨壯烈之志,及軍敗,遂就虜以求茍免。時論以此鄙之。(
選自《周書·
列傳二十六》,有刪改)
(1)
稽胡恃險不賓,屢行抄竊,以?兼黃門侍郎,往慰撫之。
譯文: 
(2)
時洛陽未下,而?深入敵境,又不設備,齊人奄至,大破?軍。
譯文: 
答案 (1)
稽胡依仗(
憑借)
險峻的地勢不歸順朝廷,多次進行掠奪偷盜,(
太祖)
讓楊?兼任黃門侍郎一職,前去慰問安撫他們。
(2)
當時洛陽還沒有被攻下,然而楊?深入敵境之內(nèi),又沒有設置防備,齊兵突然到達,大敗楊?的軍隊。
解析 (1)“
恃”
,“
賓”(
譯成“
不歸順朝廷、不臣服、不稱臣”)
,“
抄”(
譯成“
掠奪、搶奪、搶劫、劫掠”
等)
,省略句補足主語,句意對。
(2)“
洛陽未下”
為被動句式,“
而”(
譯成轉(zhuǎn)折關系,“
但是、卻、然而”)
,“
設備”
,“
奄至”(
譯成“
忽然到達、急速到達、偷襲”)
,句意對。
參考譯文
楊?字顯進,是正平郡高涼縣人。當時東魏遷都鄴城,太祖想要知道他們做什么,于是派遣楊?從小路到鄴城來仔細察看他們的情況。楊?出使回來,報告的事情合乎皇上的心意,被授予通直散騎常侍、車騎將軍。稽胡依仗(
憑借)
險峻的地勢不歸順朝廷,多次進行掠奪偷盜,(
太祖)
讓楊?兼任黃門侍郎一職,前去慰問安撫他們。保定四,楊?被任命為少師。這,周朝大軍包圍洛陽,太祖下詔讓楊?率義軍一萬多人從軹關出發(fā)輔助攻打洛陽。然而楊?自從鎮(zhèn)守東境二十多,數(shù)次與齊人作戰(zhàn),常常戰(zhàn)勝,因此就有輕敵之心。當時洛陽還沒有被攻下,然而楊?深入敵境之內(nèi),又沒有設置防備,齊兵突然到達,大敗楊?的軍隊。楊?因為軍隊戰(zhàn)敗,于是向齊軍投降。楊?起初建立功勛時,有慷慨壯烈的志向,等到軍隊戰(zhàn)敗,就投降敵人求得茍且免死。世人因此輕視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55774.html

相關閱讀:《釋①秘演詩集序》閱讀答案(附翻譯)
儒、墨兩家思想的異同,并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談你的看法。
“顏之儀”閱讀答案附翻譯
《王文,字千之》閱讀答案及翻譯
《文征明傳》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