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曹褒,字叔通,魯國薛人也”閱讀答案附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 ~ 8 題。 曹褒,字叔通,魯國薛人也。褒少篤志,有大度,結發(fā)傳其父充業(yè),博雅疏通,尤好禮事。常感朝廷制度未備,慕叔孫通為漢禮儀,晝夜研精,沉吟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

8
題。

曹褒,字叔通,魯國薛人也。褒少篤志,有大度,結發(fā)傳其父充業(yè),博雅疏通,尤好禮事。常感朝廷制度未備,慕叔孫通為漢禮儀,晝夜研精,沉吟專思,寢則懷抱筆札,行則誦習文書,當其念至,忘所之適。
初舉孝廉,再遷圉令,以禮理人,以德化俗。時它郡盜徒五人來入圉界,吏捕得入,陳留太守馬嚴聞而疾惡,風縣殺之。褒敕吏曰:

夫絕人命者,天亦絕之。皋陶不為盜制死刑,管仲遇盜而升諸公。今承旨而殺之,是逆天心,順府意也,其罰重矣。如得全此人命而身坐之,吾所愿也。

遂不為殺。
會肅宗欲制定禮樂,褒知帝旨欲有興作,乃上疏曰:

昔者圣人受命而王,莫不制禮作樂,以著功德。功成作樂,化定制禮,所以救世俗,致禎祥,為萬姓獲福于皇天者也。今皇天降祉,嘉瑞并臻,制作之符,甚于言語。宜定文制,著成漢禮,丕顯祖宗盛德之美。

章下太常,太常巢堪以為一世大典,非褒所定,不可許。
帝知群僚拘攣,難與圖始,朝廷禮憲,宜時刊立。明復下詔,褒省詔,乃嘆息不已,遂復上疏,具陳禮樂之本,制改之意。拜褒侍中,從駕南巡,既還,以事下三公,未及奏,詔召玄武司馬班固,問改定禮制之宜。
褒在射聲,營舍有停棺不葬者百余所,褒親自履行,問其意故。吏對曰:

此等多是建武以來絕無后者,不得埋掩。

褒乃愴然,為買空地,悉葬其無主者,設祭以祀之。遷城門校尉、將作大匠。時有疾疫,褒巡行病徒,為致醫(yī)藥,經理?粥,多蒙濟活。永元七,出為河內太守。時春夏大旱,糧谷踴貴。褒到,乃省吏并職,退去奸殘,澍雨數(shù)降。其秋大孰,百姓給足,流冗皆還。后坐上災害不實免。有頃征,再遷,復為侍中。
褒博物識古,為儒者宗。十四,卒官。作《通義》十二篇,演經雜論百二十篇,又傳《禮記》四十九篇,教授諸生千余人,慶氏學遂行于世。
5.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褒少篤志,有大度

篤:忠誠
B.
今皇天降祉,嘉瑞并臻

臻:齊備
C.
明復下詔,褒省詔

。嚎吹
D.
時春夏大旱,糧谷踴貴

踴:猛漲
6.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夫絕人命者

昔者圣人受命而王
B.
乃嘆息不已

乃省吏并職
C.
管仲遇盜而升諸公

今承旨而殺之
D.
結發(fā)傳其父充業(yè)

其秋大孰
7.
下列句子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項是(


A.
常感朝廷制度未備
B.
帝知群僚拘攣,難與圖始
C
.褒省詔,乃嘆息不已
D.
十四,卒官
8.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敘述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
曹褒輕時就有遠大志向,胸懷大度,從小接受他父親曹充的教導,像

博雅

這種級別最高的考試,他都暢行無阻,尤其喜歡禮儀之事。
B.
曹褒上書皇帝,建議興作禮樂,但太常巢堪看到奏章后,沒有答應曹褒的建議。后曹褒再次上書,全面陳述禮樂的根本、制改的意愿。
C.
曹褒做圉縣縣令時,以理治人,以德教化。進入圉縣境內的別的郡縣的五個強盜被抓住后,曹褒對他們只進行了一番教育,并沒有殺掉他們。
D.
曹褒體恤民情,安葬、祭祀沒有子女的人;他關心百姓疾苦,疫情發(fā)生,親自巡察并為病人請醫(yī)送藥;他精簡機構,辭退奸人,從而使百姓不再愁吃穿。
9. (1)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6
分)

如得全此人命而身坐之,吾所愿也。(
3
分)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褒乃愴然,為買空地,悉葬其無主者,設祭以祀之。(
3
分)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斜線
(

)
給下面的文言文中劃線處斷句。
(4

)
太史公曰
:
《春秋》推見至隱
,
《易》本







顯《大雅》言

















庶《小雅》譏



































































節(jié)







《詩》之







異!
(
節(jié)選自司馬遷《史記》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55795.html

相關閱讀:《車千秋,本姓田氏》閱讀答案及譯文
《劉綜,字居正》閱讀答案
《鄧文原傳》閱讀答案
《看松庵記》閱讀答案及分析
《是儀傳》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