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題。(
17
分)
①
歷史不是一堆記錄在案的數據,也不是一串被記載下來的事實的堆砌,它是一系列相互沖突的爭論。這樣,關于一個事件的實際意蘊、一個偶發(fā)事件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如何最準確地概括這個事件?這些爭論就在歷史的解釋中屬于最有價值的核心內容。當一個社會隱瞞其過去記錄的某些部分,然后那個社會或其領導人向我們講述他們自己的事情的時候;當一個社會試圖改變歷史記載所呈現的或已經有充分根據的事實的時候,我們知道,歷史是如何出于政治目的被曲解的。
②
顯然,歷史是社會的需要。它賦予我們認同感。它為我們提供了多少可以用來指導方向的導航圖,從而幫助我們在當今日益復雜的時代確定我們的方位。歷史既有真理的形式,也有意見的內容。對歷史的認真研究會幫助我們區(qū)分這兩者。做出這種區(qū)分是重要的,如沃爾特
•
瑞雷爵士所說:
“
是意見而非真理能夠無需通行證在世界上暢行無阻。
”
在大多數場合,我們從報紙、電視和朋友那里所讀到、看到和聽到并信以為真的東西是意見而不是事實。
③
一談到
“
文明
”
(本書即是文明的歷史)立即就會陷入爭論。所以,我們一開始就要解釋為什么有些人如此恐懼歷史研究。談到
“
西方文明
”
甚至更受限制,在某些歷史學家那里,它的范圍過分狹窄。不過,如果我們將歷史理解為一個過程,就必須通過特定的空間位置來把握它:我們的連續(xù)性、我們的標準、我們的進程等。我們還必須識別內含于
“
西方文明
”
概念的固有的兩大偏見:其一,我們知道什么是
“
文明的
”
并達到了
“
文明的
”
標準;其二,西方作為一個整體,是單一的、具有內在統(tǒng)一性的文明單元。第二個偏見很容易發(fā)現。在我們大多數學者那里,在我們幾乎所有的大學課程上,不講
“
東方文明
”
,只講
“
東方的各文明
”
,這個術語表示,西方是一個單元,東方卻不是。這些反映我們西方人世界觀的習慣性的短語如同我們流行的地理書一樣,表現了西方人的偏見。
由于這個習慣短語已經成為我們西方語言傳統(tǒng),所以本書仍然采用這種用法。
④
不過,如果談文明
,從一開始我們就得給出何謂
“
文明化
”
的定義。關于這個問題的書籍已是汗牛充棟?墒,為了我們的目的,我們必須給這個概念一個較為確切的定義。因為對于一部涵蓋整個西方的歷史著作而言,文明這一概念是全書的一個指導和基本柜架。我們需要一個特別清晰的定義,以用來進行下面的敘述和分析。因此,這個操作性定義要求,
“
文明
”
包括一個社會或相互依存的一組社會的下列若干(盡管不需要全部)條件:要有某種形式的政府,人們通過它滿足自己的政治需要和履行相應的責任。
城市社會亦即城市生活要有某種程度的發(fā)展,從而使文化不是游牧的和分散的;人類已經成為工具制造者,通過使用金屬,改造他們的物質環(huán)境,從而也改造他們的社會經濟環(huán)境,盡管這種改造是有限的;某種程度的功能分化已經開始,通常發(fā)生在工作場所,而榮耀、地位和目標一起,成為社會的粘合劑;社會階級已經出現,不管他們是相互對抗還是相互依存;書寫形式已經發(fā)展起來,從而群體和群體間,更重要的是代際之間,可以通過文字交流;閑暇的概念出現了,于是,生活不限于工作場所,也不是特定的階級職責或分工;要有時間概念,通過它,一個社會將自己與過去和對未來的假想聯系起來。
⑤
西方最常見的偏見是用技術變革來衡量
“
進步
”
,根據這個標準,至少到歷史的晚近時期,沒有出現重大技術變革的社會是不開化的。事實上,盡管文字記錄和重大技術變革存在于我們所稱的
“
文明社會
”
,但兩者都不是文明開化的本質性內容。當我們研究歷史時,或許我們應該記住英國批評家約翰
•
拉斯汀所記載的歷史行為的三個內在要素:
“
偉大民族將他們的自傳書寫在三種稿本上:行為之書、言語之書和藝術之書。
”
⑥
承認甚至贊美全部文明的價值對于文明生活本身是至關重要的。我們通過我們特殊的歷史經歷的多棱鏡認識全部文明。我們熱愛自己的歷史,在自己的歷史中我們感到舒適和安全。借助于它,我們解釋我們所遇到的所有其它事情。明了這一點,就是要承認我們也是歷史的產物。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學習歷史,以我們的方式提出我們的問題。因為,如果我們沒有向我們的過去提問,也就不能向未來提問。
((美
)
羅賓
.W.
溫克《牛津歐洲史》序言,有刪節(jié))
1.
概括第一段內容。(
2
分)
2.
第二段中
“
意見
”
和
“
事實
”
的區(qū)別是
(
2
分)
3.
把下列語句組織起來填入第三段方框中,語意連貫的一項是(
)
①
盡管如果他們將自己所在的地方視為世界的中心
②
日本人不會將倫敦稱為
“
遠西
”
③
這兩種說法或許都是正確的。
④
將洛杉磯稱為
“
遠東
”
⑤“
近東
”
和
“
遠東
”
中的
“
遠
”
和
“
近
”
只是相對于西歐的地理位置而言。
A.③⑤②④① B.①⑤②④③ C.①⑤②④③ D.⑤②④①③
4.
分析第四段畫線句在文中的作用。(
3
分)
5.
根據第五段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不應僅僅把技術變革作為衡量文明的尺度。
B.
可以說沒有文字記錄就不會出現真正文明。
C.
一個民族的藝術可以體現一個民族的文明。
D.
從行為舉止中也能夠看出一個民族的文明。
6.
下面是某網站推薦《牛津歐洲史》一書的內容,找出其中錯誤。(
4
分)
本書是一本既不失歷史原貌,又穿透表象探究歷史價值的優(yōu)秀著作。該書不局限于歷史本身,以西方人的視角,從人類文明談起,通過具體事實和大量數據,全面而客觀地闡明了世界文明發(fā)展的歷史,完全摒棄了西方人的偏見,開啟全新的話語體系,再現歷史的同時又留給我們很多現象背后的思考。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1.
歷史是一系列相互沖突的爭論,這些爭論在歷史解釋中是最有價值的核心內容
1
分,但歷史往往被曲解。
2.“
意見
”
是個人的主觀看法,
“
事實
”
是客觀的,有充分依據的。
3.D
4.
承上啟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第一個偏見:我們知道什么是
“
文明的
”
并達到了
“
文明的
”
的標準,開啟下文,談論文明的標準和定義。
5.B
6.
(
1
)該書是并非運用大量的數據;(
2
)本書沒有完全摒棄西方人的偏見,知識認識到偏見;(
3
)該書談歐洲史筆試世界史;(
4
)該書沿用了西方語言傳統(tǒng)中的習慣短語,,并沒有開啟全新的話語體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456579.html
相關閱讀:《墨家剎那輝煌之后為何在歷史上失蹤了?》閱讀答案及解題指導
在詩與思的辯難中,我看到的最有力的文字來自同樣“富有熱情與痛
《歷史性的活化、延伸與推進》閱讀答案
宗白華《悲劇的與幽默的人生態(tài)度》閱讀答案
季羨林《中國文化的內涵》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