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5
分)
段落一
子路、曾?、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曰:“
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
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段落二
子曰:“
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
吾與點也。”
段落三
孔子曰:“
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節(jié)選自《禮記》)
【注】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
16
.人們對子路“
率爾而對”
普遍持否定態(tài)度,但也有人認為其表現(xiàn)有值得肯定處。請嘗試列舉兩條值得肯定的理由。(2
分)
17
.結合段落三,簡要說說孔子對曾皙之言大加贊賞的原因。(3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16
.(1
)子路積極回應孔子的啟發(fā),推動了熱烈活躍的課堂氣氛的形成。(2
)積極、主動大膽地展示自我更能贏得機會。(每點1
分,言之成理即可給分)
17
.曾皙勾勒出的暮春詠歸圖,是百姓衣食無憂、禮樂興盛、國家和平安定的太平盛世的縮影,這樣的社會正是孔子向往的大道得以推行的社會。也就是說,曾皙說出了孔子的理想,這正是孔子贊賞他的回答的原因。(3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56660.html
相關閱讀:蔡邕《琴操》葛洪《嵇中散孤館遇神》對比閱讀答案(附翻譯)
《游龍鳴山記》閱讀答案附翻譯
《羊欣,字敬元》閱讀答案及翻譯
“余為董文恪公作行狀,盡覽其奏議”閱讀答案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