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識記文學文化常識;積累文言基礎知識,逐步培養(yǎng)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學習本文借用寓言故事說理的寫作技巧和生動傳神的語言。
2
、過程與方法:整體感知,多誦多讀,掌握文學文化常識。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作者對現(xiàn)實的批判和對現(xiàn)世的憂憤之情,增強時代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識別積累文言基礎知識,學習本文比喻手法的運用和生動傳神的語言描寫。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預習:
一、解題:
文章以“鞭賈”為題,其實只是文章主旨的一個引子,即用賣鞭人的話來影射當時的官員,體現(xiàn)出了作者高度的智慧和高超的行文技巧。
二、了解作者: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唐代唯物主義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學家。他21
歲考取進士,在政治上有理想,有抱負,參加了主張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團,革新失敗后,被貶為永州司馬,后改任柳州刺史,47
歲死于柳州。在文學上他與韓愈一道倡導了中唐的古文運動,在文藝理論和創(chuàng)作實踐上都有卓越貢獻。
三、分析背景:
中唐時期社會上流行著一種很不好的風尚,許多官員好高騖遠,往往認為自己的才能與地位不相符,片面地追求那些高爵位以炫耀自己。如此之勢,引起了社會上一種廣泛地追逐虛名而不重務實的浮夸之風,柳宗元有感于這種社會風氣的危害之重,而借賣鞭者之言諷刺世俗之風。
四、給下列字注音
鬻( )
蹙( )
蹇仄( )( )
翱( )
濯( )
遨( )
梔( )
坂( )
?( )
曷( )
五、斷句:
用“/
”給下面的語段斷句。
復 之 以 五 十 則 伏 而 笑 以 五 百 則 小 怒 五 千 則 大 怒 必 以 五 萬 而 后 可 有 富者子 適 市 買 鞭 出 五 萬 持 以 夸 余
六、問題探究:
文章為何對鞭的色澤進行詳細的描繪,有何具體的作用?請簡要分析。
疑難問題:
走進文本
一、詞句梳理:
1
、翻譯劃線句子
(1
)有富者子,適市買鞭,出五萬,持以夸余。視其首,則拳蹙而不遂。
(2
)今之梔其貌、蠟其言,以求賈技于朝者,當分則善,一誤而過其分則喜,當其分則反,怒曰:“余曷不至于公卿?”然而至焉者亦良多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59042.html
相關閱讀:《范純?nèi)首謭蚍颉烽喿x答案
《史記 貨殖列傳》閱讀答案
《文征明傳》閱讀答案及翻譯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王安石《海塘記》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