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有效教學初探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數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數學上有提高,有進步,有收獲。更具體的說: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既要關注學生當前發(fā)展,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學生是否有進步或是否有發(fā)展是衡量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主要標準。其核心是看學生是否愿意學、能否主動學以及怎么學、會不會學等。具體是看能否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能否強化學生在學習中的體驗;能否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能否鼓勵學生的合作交流。

  “數學課程教學,其基本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地發(fā)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該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重視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對提高教學過程質量、實現師生生命價值的重要意義,致使學生被動學習、教學效率低下,學生對學數學感到厭倦,課堂教學缺乏生命活力。因此,在目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分析和探討教學行為的有效性以促進具體的數學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轉變教學理念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創(chuàng)設有利于有效數學教學活動開展的教學環(huán)境,著力探究開展有效數學活動的途徑和辦法,把課堂教學有效性改革引向深入。把學生的發(fā)展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因此,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及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教學活動的素材應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的開展,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教師、學生及數學課堂都必須進行角色轉換,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而數學課堂必須成為數學學習和交流的重要場所。教師應由一個學習的控制者轉變?yōu)橐粋學習的參與者。無論是學習問題的提出,學習問題的設計,學習方式的選擇,還是學習小組的組成,學習結果的預想都要貼近學習的實際,充分參與到學生中去,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次,教師應由一個學習的預設者轉變?yōu)橐粋學習的合作者。不能在每一次的學習過程中,都讓一群毫無準備的學生去面對一個經過充分準備的教師,要將學習當作學生與教師共同設計并共同完成的一個過程。再次,教師應由一個學習的權威者轉變?yōu)橐粋學習的引導者。教師不僅是一個知識的擁有者和信息的傳遞者,對學生的學習來說,教師還應該是一個顧問、參謀和引導者,真正做到“經驗共享”與“教學相長”。

  二、優(yōu)化教學方法

  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還學生學習的主動權,拓展學生的發(fā)展空間,引導學生挖掘自己的創(chuàng)造潛能,開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建立一種相互接納、相互理解的友好的人際關系。

  要注重學生的探究過程,在知識獲取過程上下功夫,對于探究結果中的偏差,要引導學生反思探究過程,在理性精神的指導下獲得合理的解釋,以充分體驗到探究過程的價值,增強學習信心。在獲取知識與技能方面,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要把給予學生問題,給予學生思路、給予學生結論的教學方式轉變?yōu)閷W生自己發(fā)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自己得出結論。

  教師應在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基礎上進行教學。根據認知心理學的有意義學習理論,一切新的有意義學習都是在原有的學習基礎上產生的。

  三、改進教學過程

  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必須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來實現。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在數學教學目的指引下,以數學教材為中介,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主動掌握數學知識、發(fā)展數學能力、形成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認識與發(fā)展相統(tǒng)一的活動過程。一定的課堂教學結構決定了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教會與學、知識與能力的關系。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以組織教學、復習檢查、講授新課、鞏固練習、布置作業(yè)為基本結構,教師的“講”束縛了學生的學。在嘗試的基礎上,我們認為,教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去主動學習的課堂教學,應由以下幾個基本環(huán)節(jié)構成。

  1、學習準備。教師要創(chuàng)設讓學生主動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建立解決問題的目標意識,形成學習的意向。

  2、學習實踐。這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即讓學生針對遇到的問題,攝取已有經驗中可以利用的部分進行思考和實際操作,擔任個人的見解和疑難。

  3、學習反饋。讓學生根據對問題的不同理解得出的不同結果、不同見解進行再學習。引導他們找出不同結果、不同見解的關鍵,調整思路,進行新的探索和評價。

  4、學習反思。讓學生反思自己在一節(jié)課里進行了什么樣的活動,是用什么方式活動的,活動過程中自己是否具備良好的條件等。這是數學內化的需要,也是學生了解、認識自己獲得數學學習經驗、思想、方法的需要。認識、控制、調整自己的數學學習活動,是形成主體意識的重要內容,是學習能力的具體表現。

  四、改革教學評價

  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茖W、有效的教學評價能夠有力地促進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

  重視對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評價。數學的實踐性較強,學生學習的數學內容實際上是從現實材料中抽象出來的一種數學模型,它是現實材料的形式化,它與自然、生活密不可分,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不能只停留在簡單的描述性知識的檢測上,在恰當評價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學生的觀察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演繹能力及實際應用能力都應成為評價的重點,對學生數學能力的評價形式應靈活多樣。

  對學生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的學習狀況的評價,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tài)度的形成與發(fā)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參與數學活動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識以及獨立思考的習慣、數學思考的發(fā)展水平等方面的變化與發(fā)展。同時,對學生實施評價,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對評價結果的描述應采用鼓勵性語言,發(fā)揮評價的激勵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從而以極大的熱情主動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之中。

  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捕捉數學活動的信息,認真反思自身的教學,不斷提高教學設計和組織的能力,為組織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

  隨著新課改向縱深發(fā)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了一個戰(zhàn)略性問題,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處理好創(chuàng)新與繼承的關系,拋開形式主義的束縛和功利主義的誘惑,潛心鉆研,勇于探索,最終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

  來源:233網校論文中心,作者:高小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60051.html

相關閱讀:高考文科數學必背公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