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知識點:漢賦《子虛賦》《上林賦》、司馬遷和《史記》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賦特點:


詞藻華麗,手法夸張,內(nèi)容豐富,表現(xiàn)出大一統(tǒng)時代恢弘的文化氣度。



漢賦:

1、賦是兩漢時期盛行的一種文學體裁,“體物寫志”。它直接源于騷體詩,但與先秦諸子的散文也有重要2、西漢時期賦的特點及成就。
特點:以恢宏的氣勢、奇麗的景物、夸張的手法、華美的辭藻,表現(xiàn)出當時宏闊碩大的文化氣度、豪邁勇進的時代精神、豐富多彩的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
代表性作品: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和《上林賦》。可適當介紹《上林賦》,作品借“子虛”、“烏有”和“亡是公”三人為辭,用對話的形式,以推天子諸侯之苑囿。作品情節(jié)跌宕,鋪陳起伏,視野廣闊,氣魄宏大。
3、東漢時期賦的特點及成就。
特點:篇幅大多較短,以抒情為主,字句平淺,意境較為清新。
作品:張衡的《二京賦》和趙壹的《刺世疾邪賦》。


《史記》:

1、《史記》是司馬遷編撰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的通史。
2、《史記》的內(nèi)容:本書記述了黃帝至漢武帝太初年間長達三千多年的歷史,而且內(nèi)容極為廣泛,多方位反映了歷史全貌。
3、《史記》的體例:司馬遷首創(chuàng)紀傳體,本書以人物傳記為主,又吸收了編年、記事等體裁的長處,以本紀、世家、列傳為主,又有表、書相配伍。此后,紀傳體成為中國古代正史編撰的規(guī)范。
4、《史記》的史學價值:本書全面記述了歷代政治、經(jīng)濟、軍事、思想、民族、外交等方面的情況,取材廣泛,保存了大量珍貴史料,深刻反映了社會各方面的發(fā)展、變化。古人“皆稱遷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華,質(zhì)而不俚,其文質(zhì),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漢書?司馬遷傳》)。
5、《史記》的文學價值:本書文辭優(yōu)美,生動活潑,人物栩栩如生,事情躍然紙面。魯迅《漢文學史綱要》說:“遷雄于文”,《史記》“固不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矣。惟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發(fā)于情,肆于心而為文!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


司馬相如(前179?前117),西漢辭賦家。字長卿,小名犬子。因慕藺相如為人,改名相如。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年輕時喜好讀書擊劍,漢景帝時,成為武騎常侍,后來因景帝不好辭賦,稱病免官。他周游天下,結(jié)交當時許多著名文人,作《子虛賦》,名聲大噪。武帝讀了他的《子虛賦》后,大為贊賞,并立即召見。他又呈上《上林賦》一篇,武帝讀后大喜,受到重用,后來官拜中郎將,奉使西南。在西南期間,寫有《喻巴蜀檄》《難蜀父老》等文。晚年免官閑居,郁郁而終。司馬相如以賦見長,《漢書?藝文志》記載司馬相如有賦29篇。但大都失傳。現(xiàn)存《子虛賦》《上林賦》《大人賦》《長門賦》等6篇。他的賦結(jié)構(gòu)宏偉,縱橫自如,語匯豐富,文采華茂。內(nèi)容大都描寫帝王苑囿田獵,極盡鋪張之能事。卓文君是漢代著名的才女,西漢臨邛人,卓王孫之女,喪夫后家居。司馬相如歸蜀,路過臨邛,結(jié)識卓文君,兩人相愛私奔前往成都。因為家境貧寒,返回臨邛,以賣酒為生。后來,得到卓王孫的資助,回歸成都,買田宅為富。司馬相如當京官后,淡泊了對文君的情意,準備拋棄她。后來,看到卓文君寫的信和詩,十分羞慚,親自回鄉(xiāng)把卓文君接到長安,誓長相廝守。兩人故事遂成佳話,為后世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所取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61740.html

相關閱讀:歷史解題技巧:材料類選擇題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