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李漁
花之最先者梅,果之最先者櫻桃。若以次序定尊卑,則梅當王于花,櫻桃王于果,猶瓜之最先者曰王瓜,于義理未嘗不合,奈何別置品題,使后來居上!首出者不得為圣人,則辟蘋昧致文明者,誰之力歟?雖然,以梅冠群芳,料輿情必協(xié);但以櫻桃冠群果,吾恐主持公道者,又不免為荔枝號屈矣。姑仍舊貫,以免抵牾。
種梅之法,亦備群書,無庸置吻,但言領(lǐng)略之法而已;〞r苦寒,既有妻梅之心,當籌寢處之法。否則衾枕不備,露宿為難,乘興而來者,無不盡興而返,即求為驢背浩然,不數(shù)得也。
觀梅之具有二:山游者必帶帳房,實三面而虛其前,制同湯網(wǎng),其中多設(shè)爐炭,既可致溫,復備暖酒之用。此一法也。園居者設(shè)紙屏數(shù)扇,覆以平頂,四面設(shè)窗,盡可開閉,隨花所在,撐而就之。此屏不止觀梅,是花皆然,可備終歲之用。立一小匾,名曰“
就花居”
;ㄩg豎一旗幟,不論何花,概以總名曰“
縮地花”
。此一法也。若家居所植者,近在身畔,遠亦不出眼前,是花能就人,無俟人為蜂蝶矣。
然而愛梅之人,缺陷有二:凡到梅開之時,人之好惡不齊,天之功過亦不等,風送香來,香來而寒亦至,令人開戶不得,閉戶不得,是可愛者風,而可憎者亦風也;雪助花妍,雪凍而花亦凍,令人去之不可,留之不可,是有功者雪,有過者亦雪也。其有功無過,可愛而不可憎者惟日,既可養(yǎng)花,又堪曝背,是誠天之循吏也。使止有日而無風雪,則無時無日不在花間,布帳紙屏皆可不設(shè),豈非梅花之至幸,而生人之極樂也哉!然而為之天者,則甚難矣。
臘梅者,梅之別種,殆亦共姓而通譜者歟?然而有此令德,亦樂與聯(lián)宗。吾又謂別有一花,當為臘梅之異姓兄弟,玫瑰是也。氣味相孚,皆造濃艷之極致,殆不留余地待人者矣。人謂過猶不及,當務適中,然資性所在,一往而深,求為適中,不可得也。
。ㄟx自《閑情偶寄》)
[
注釋]①
妻梅:宋代錢塘高士林逋隱居西湖,不娶無子,種梅養(yǎng)鶴,人稱“
梅妻鶴子”
。②
驢背浩然:騎在驢背上賞花的孟浩然。③
湯網(wǎng):《史記•
殷本紀》記載:商湯行仁政,德及禽獸,網(wǎng)去三面。
9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實三面而虛其全
虛:空出 B
.概以總名曰“
縮地花”
概:大概
C
.無俟人為蜂蝶矣
俟:等待 D
.然而有此令德
令:美好
10
.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都屬于作者說明的觀梅之法的一組是
①
既有妻梅之心,當籌寢處之法 ②
山游者必帶帳房
③
則無時無日不在花間,布帳紙屏皆可不設(shè) ④
園居者設(shè)紙屏數(shù)扇,覆以平頂,四面設(shè)窗
⑤
一往而深,求為適中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①②④ D
.②④⑤
11
.下列對原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作者認為梅花因為是最先盛開的花,作為群花之首理所當然;但作為群果之首的應是荔枝,而不是櫻桃。
B
.作者認為梅花盛開時天氣苦寒,既然有以梅為妻之心,就要做好充分準備,籌劃方法,否則往往會乘興而去,敗興而歸。
C
.作者認為愛梅的人的遺憾之一就是有風,雖然風能傳來花香,但是寒氣也隨之而來,讓人開門也不好,閉門也不好。
D
.作者認為攻瑰與臘梅氣味相當,都達到濃艷的極致,幾乎待人不留余地,應該稱得上是臘梅的異姓兄弟。
12
.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
分)
(1
)豈非梅花之至幸,而生人之極樂也哉!(3
分)
(2
)臘梅者,梅之別種,殆亦共姓而通譜者歟?(3
分)
(3
)然資性所在,一往而深,求為適中,不可得也。(3
分)
13
.請用斜線(/)給下面短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斷句不超過6
處)(3
分)
桓公讀書于堂上。輪扁斫輪于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
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
公曰:“
圣人之言也。”
曰:“
圣人在乎?”
公曰:“
已死矣。”
曰:“
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桓公曰:“
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
輪扁曰:“
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口不能言,有數(shù)存焉于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七十而老斫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9
.(3
分)B
(概:一概,全都)
10
.(3
分)C
11
.(3
分)A
12
.(9
分)
(1
)(3
分)難道不是梅花的大幸,人生的極樂么?不過那做天的,也很為難了。(“
豈非”“
為”“
則”
)
(2
)(3
分)臘梅是梅的別種,大概與梅也是同姓同譜吧?(“
殆”“
判斷句”
)
(3
)(3
分)然而(事物)天性如此,一門心思,追求適中,是不可能的。
13
.(3
分)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七十而老斫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63964.html
相關(guān)閱讀:閱讀下面的《論語》和《孟子》選段,回答問題。(6分)
《花隱道人傳》閱讀答案(附翻譯)
《檀道濟》閱讀答案及翻譯
“薛道衡字玄卿,河東汾陰人也”閱讀答案(附翻譯)
蘇洵《名二子說》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