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德量 劉基》閱讀答案及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德量 劉基 人之度量相越也,其猶江海之于? ① 泉乎??泉之微,積而至于海,無以尚之矣,而海亦不自知其大也,唯其不自知其大也,故其納不已,而天下之大莫加焉。圣人之為德, 德量

劉基
人之度量相越也,其猶江海之于?①
泉乎??泉之微,積而至于海,無以尚之矣,而海亦不自知其大也,唯其不自知其大也,故其納不已,而天下之大莫加焉。圣人之為德,亦若是而已。是故?泉納?泉,池納?泉,溝納池,澮納溝,溪納澮,川納溪,澤納川,江河納澤,而歸諸海。故天子,海也;公、侯、卿、大夫,江河也,川澤也;庶官,溪澮之類,而萬民皆?泉也。?泉之于海,其相去也不亦大縣絕乎?而其勢必趨焉,其志之感,情之遠,如氣至而蟲鳴也,如雨來而礎(chǔ)潤也。君人者惟德與量俱,而后天下莫不歸焉。德以收之,量以容之,德不廣不能使人來,量不宏不能使人安。故量小而思納大者,禍也。?谷之蠅不可以陵洪濤,蒿樊之?②
不可以御飄風(fēng)。大不如海而欲以納江河,難哉!
【注】①
?(jiān)
:泉水時流時止。②
?(rú)
:古指鵪鶉類小鳥。
22
.依據(jù)文意,標題中“
德”
、“
量”
兩字不能互換位置的原因是
(2
分)
23
.對“
其相去也不亦大縣絕乎?”
一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2
分)
A
.它們不也相繼流過所有的大縣城嗎?
B
.它們相互之間的差距不也很懸殊嗎?
C
.它們先后離去,不就像大繩斷絕嗎?
D
.小溪離開大海,不也是自尋絕路嗎?
24
.從修辭手法角度,對文中畫線句作簡要賞析。(3
分)
25
.同是借大海說理,本文與莊子的《秋水》在寫作手法上有何異同?(3
分)
26
.綜觀全文,評析本文的思想內(nèi)容。(3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xué)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22
. (2
分)
育德意在收服民心,使百姓欣然前來;育量則是容納萬民,讓百姓安心生活。(1
分)
。“
使人來”
和“
使人安”
在時間上有先后關(guān)系(1
分)
,所以應(yīng)先“
德”
后“
量”
,不能互換位置。
23
. (2
分)B
24
. (3
分)
手法1
分,內(nèi)容分析1
分,效果鑒賞1
分。示例:全句借助排比、比喻等修辭(1
分)
;由泉而海,由萬民而天子,語意層遞,形象而有力地闡述海納百川、包容萬民的道理(1
分)
;全句句意一氣而下,節(jié)奏緊湊,語勢充沛(1
分)
。
25
.(3
分)
兩文都表現(xiàn)海的博大,借具體形象使說理鮮活生動,深入淺出(1
分)
,《秋水》通過海神與河伯的對話,借助寓言,以海之大襯河之隘,表達人貴自知、不可自大的道理(1
分)
,本文以海喻人,旨在告誡統(tǒng)治者應(yīng)有大海般的品德和胸襟(1
分)

26
.(3
分)
就思想內(nèi)容作辯證分析和評價。觀點1
分;結(jié)合內(nèi)容分析2
分。示例:本文所闡述的為政尚德,保民而王的思想,有其積極意義,也有其時代局限(1
分)
。從其積極意義上說,倡導(dǎo)統(tǒng)治者有德有量,重視民生,體現(xiàn)出作者樸素的“
民本”
思想(1
分)
。但文章是出于維護統(tǒng)治階級利益的考慮,且“
萬民皆?泉也”
、“
?泉之于海,其相去也不亦大縣絕乎”
等字里行間又流露出輕視人民的意味,這是囿于時代而無法超越的士大夫情結(jié)(1
分)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68288.html

相關(guān)閱讀:“羅亨信,字用實,東莞人”閱讀答案及翻譯
蘇軾《赤壁賦》“蘇子愀然,正襟危坐”閱讀答案
《清史稿?范文程傳》閱讀答案附譯文
《菱溪石記》閱讀答案(附翻譯)
“石普,字元周,徐州人!遍喿x答案及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