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湛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兄王渾之子濟每來拜墓,略不過叔,叔亦不候。濟脫時過,止寒溫而已。后聊試問近事,答對甚有音辭,出濟意外,濟極惋愕。仍與語,轉造清微。濟先略無子侄之敬,既聞其言,不覺懔然,心形俱肅。遂留共語,彌日累夜。濟雖俊爽,自視缺然,乃喟然嘆曰:“家有名士,三十而不知!”濟去,叔送至門。濟從騎有一馬,絕
難乘,少能騎者。濟聊問叔:“好騎乘不?”曰:“亦好爾。”濟又使騎難乘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縈,名騎無以過之。濟益嘆其難測,非復一事!距圁印稌x紀》曰:“王湛字處沖,太原人。隱德,人莫之知,雖兄弟宗族,亦以為癡,唯父昶異焉。昶喪,居墓次,兄子濟往省湛,見床頭有《周易》,謂湛曰:‘叔父用此何為?頗曾看不?’湛笑曰:‘體中不佳時,脫復看耳。今日當與汝言。’因共談《易》,剖析入微,濟所未聞,嘆不能測。濟性好馬,而所乘馬駿駛,意甚愛之。湛曰:‘此雖小駛,然力薄不堪苦。近見督郵馬,當勝此,但養(yǎng)不至耳。’濟取督郵馬,谷食十數(shù)日,與湛試之。湛未嘗乘馬,卒然便馳騁,步驟不異于濟,而馬不相勝。湛曰:‘今直行車路,何以別馬勝不?唯當就
蟻封耳。’于是就蟻封盤馬,果倒踣,其俊識天才乃爾。”】
既還,渾問濟:“何以暫行累日?”濟曰:“始得一叔。”渾問其故,濟具嘆述如此。渾曰:“何如我?”濟曰:“濟以上人。
”
武帝每見濟,輒以湛調之,曰:“卿家癡叔死未?”濟常無以答。既而得叔,后武帝又問如前,濟曰:“臣叔不癡。”稱其實美。帝曰:“誰比?”濟曰:“山濤以下,魏舒以上。”【《晉陽秋》曰:“濟有人倫鑒識,見湛,嘆服其德宇。時人謂湛上方山濤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注】正文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內的文字是南朝劉孝標的注解。有刪改。
9
.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不覺懔然,心形俱肅
肅:恭敬
B
.絕
難乘,少能騎者
絕:非常
C
.唯當就
蟻封耳
就:留下
D
.時人謂
湛上方山濤不足
謂:評價
【答案】
C
【解析】就:是動詞,靠近,接近意。考察學生對孟浩然《過故人莊》“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以及《荊軻刺秦王》中“荊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就”字知識的遷移。
10
.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部表明家人不了解王湛的一組是(3
分)
①濟先略無子侄之敬
④唯父昶異焉
②濟益嘆其難測,非復一事
⑤渾曰:“何如我?”
③雖兄弟宗族亦以為美癡
⑥卿家癡叔死未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答案】
A
【解析】
②④⑥
項表明對
王湛的了解相關語句
。
11
.下列對正文及注解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
的一項是(3
分)
A
.王湛不被人了解,連侄兒王濟也曾以為叔父癡呆,每次去祖父墓地祭祀從不看望叔父,見面不過寒暄而已。
B
.王濟看到王湛床頭放著《周易》,感到奇怪,問叔父要此書何用,是否看過此書,流露出對叔父的輕視。
C
.王湛看不上王濟的那匹馬,王濟于是牽來督郵馬喂養(yǎng),十幾天后給叔父試騎,方知叔父騎技極為高超。
D
.王濟告訴父親,說叔父遠比自己強,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后來見到武帝時,又說叔父王湛超過了魏舒。
【答案】
A
【解析】“
從不
”過于絕對與原文不符,原文意思是
幾乎不去看望叔叔,且偶爾去看望一下,也只是寒暄幾句罷了
。
12
.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
分)
(1
)因共談《易》,剖析入微,濟所未聞,嘆不能測。(3
分)
(2
)渾問其故,濟具嘆述如此。(3
分)
(3
)武帝每見濟,輒以湛調之。(3
分)
【答案】
(1
)(3
分)王湛于是和王濟一起談論《周易》,(王湛)分析精微,王濟從來沒聽說過,感嘆(叔父)深不可測。
(2
)(3
分)王渾問他這樣說的緣故,王濟感慨地把此事如此這般詳盡地敘述(一遍)。
(3
)(3
分)武帝每次見到王濟,總是拿王湛來調侃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69861.html
相關閱讀:《莊子?說劍》閱讀答案及翻譯
人們對子路“率爾而對”普遍持否定態(tài)度,但也有人認為其表現(xiàn)有值
《公諱堯臣,字伯庸》閱讀答案及翻譯
《黃道周,福建人》閱讀答案及翻譯
《贈四山童先生七十壽序》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