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陶淵明反對社會上流行的功利主義文學觀”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議論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 10-12 題。 ① 陶淵明反對社會上流行的功利主義文學觀。首先,他提出 求會意 的讀書觀以反對把讀書通經作為謀取富貴的敲門磚的讀書觀。自漢代設六經博士以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0-12
題。

陶淵明反對社會上流行的功利主義文學觀。首先,他提出“
求會意”
的讀書觀以反對把讀書通經作為謀取富貴的敲門磚的讀書觀。自漢代設六經博士以來,讀書人往往把通經視為入仕的途徑,因而他們讀書不是為了領會書中的真正含義,而是為了迎合統(tǒng)治者的意圖,以至故意曲解經義為統(tǒng)治者的需要作辯護。陶淵明追求的卻是“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的境界,認為應該為獲得審美快感而讀書,批判了勢利文人和庸俗世風。其次,他提出了“
示己志”
的創(chuàng)作觀以反對把創(chuàng)作作為粉飾太平或炫耀才學的手段。陶淵明生活的時代,正是“
理過其辭”
的玄言詩余波尚傳,而“
儷采百家之偶,爭價一句之奇”
的風氣開始泛起的時候,浮躁做作的詩風彌漫于文壇。此時陶淵明不炫耀辭藻,不逞博斗辯,而提倡一種以抒發(fā)真情實感為主的自然率真的文風,這無疑是有進步意義的。總之,陶淵明極力想抹去功利主義給文學涂上的陰影,恢復它精神家園的本來面目。

陶淵明的人格特點還表現為他對自己淡泊自守的處世態(tài)度的自豪。他“
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
,親友們請他去喝酒,他“
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他飲酒,而“
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者也”
(蕭統(tǒng)《陶淵明傳》),他是通過飲酒這種形式表達某種意向,他飲必求醉,在醉中去體味那自由的精神境界;他飲不守禮,公然蔑視傳統(tǒng)的規(guī)矩禮法,要求行動上的隨意任性,可見陶淵明是希望以一種最自然的狀態(tài)生活于世間。這是典型的道家處世觀,是道家最終極的生命追求。陶淵明正是想以此匡正世人被名利異化扭曲了的人生。陶淵明并不是像那班飽食終日的達官貴人們一樣唱高調,他的生活是相當貧困的:“
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
正因他能對此泰然處之,才見出了他境界之崇高。他追求自然人生狀態(tài)是以貧賤守志為思想支柱的,他自己說過:“
夫子有遺訓,憂道不憂貧。”
因此他的淡泊自守就不單純是道家的清靜無為,也包含了儒家安貧樂道的最高人格水準,也就是贊語中說的“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其實質就是保持最大限度的人格尊嚴與獨立,追求最大限度的心靈自由與舒展。

(摘自《中國傳記藝術》韓兆琦)
10.
下列關于“
功利主義的文學觀”
的理解,不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項是(

A.
把讀書通經作為謀取富貴、進入仕途的敲門磚。
B.
不能領會書中的真正含義,又想迎合統(tǒng)治者,就曲解經義。
C.
把創(chuàng)作作為粉飾太平或炫耀才學的手段。
D.
詩風浮躁做作,喜歡炫耀辭藻、逞博斗辯。
11.
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第①
段的論證思路。

12.
陶淵明的哪些行動具體表現了“
對自己淡泊自守的處世態(tài)度的自豪”
?

參考答案:
10.B
(此項犯了曲解文意的毛病,原文意思是讀書目的錯誤,是故意曲解,不是閱讀能力問題。)
11.
答題要點:先提出觀點:陶淵明反對社會上流行的功利主義文學觀。再從反對把讀書通經作為謀取富貴的敲門磚的讀書觀和反對把創(chuàng)作作為粉飾太平或炫耀才學的手段的創(chuàng)作觀兩個方面進行分析論證;最后小結:陶淵明極力抹去文學上的功利主義,是為了恢復文學的本來面目。
12.
答題要點:①
他飲必求醉,在醉中去體味那自由的精神境界;②
他飲不守禮,要求行動上的隨意任性,希望以一種最自然的狀態(tài)生活于世間;③
對相當貧困的生活泰然處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71485.html

相關閱讀:《中國的孝道》閱讀答案
《奧運:中國和平崛起的一個側影》閱讀答案
《空靈之美》閱讀答案
《漢裝,中國華彩》閱讀答案
《鳳凰的翅膀》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