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丁寶楨,字稚璜,貴州平遠人。咸豐三進士,選庶吉士。母喪里居,遵義楊隆喜反,斥家財募壯士八百捍鄉(xiāng)里。服闋,會苗、教蜂起,巡撫蔣?遠奏留軍,特旨授編修,增募至四千人,復平越、獨山諸城。十,除知岳州府,始罷遣所募兵。虧餉巨萬,乃陳五百金案上,語眾曰:“
與
眾泣曰:“
公毀家紓難,我等敢他求乎?”
遂去。
同治二,擢山東按察使。會僧格林沁治兵魯、豫間,令擊河北宋景詩。旋劾其擅議招撫,部議降三級。又明,遷布政使。僧格林沁戰(zhàn)歿曹州,坐法再干議,皆得恩旨留任,于是言者復摭他款彈之,事下曾國藩,國藩白其無罪。巡撫閻敬銘夙高其能,至是乞休,舉以自代,遂拜巡撫之命。時捻①
趨海?,李鴻章建議筑墻膠萊河,寶楨會軍蹙之。六,東捻走?河,東軍王心安筑壘方成,而堤墻未竣,捻長驅(qū)渡河,寶楨以聞。上怒,鴻章交部議,寶楨亦褫②
職留任。先是東軍守?河,本皖將潘鼎新汛地。皖軍甫南移,而北路遽失。詔斬心安,寶楨抗辯,乃宥心安而責鴻章;寶楨復屢疏相詆,于是上益責鴻章忌刻縱寇矣。明,西捻趨定州,近畿震動。寶楨聞警,即馳至東昌,率騎旅千、精卒三千,赍五日糧,倍道北援,捻遂南潰。是役也,朝廷遣宿衛(wèi)之旅出國門備寇,統(tǒng)兵諸將帥皆獲譴讓,而上獨以寶楨一軍猝出寇前,轉(zhuǎn)戰(zhàn)雄、任、深、祁、高、肅間,復饒陽,功最盛,數(shù)降敕褒嘉,加太子少保。
而其誅安得海事尤著人口。安得海者,以奄人侍慈禧太后,頗用事。八秋,乘樓船緣運河南下,旗繒殊異,稱有密遣。所過招納權(quán)賄,無敢發(fā)者。至泰安,寶楨先已入告,使騎捕而守之。安得海猶大言,謂:“
汝輩自速辜耳!”
傳送濟南,寶楨曰:“
宦豎私出,非制。且大臣未聞有命,必詐無疑。”
奏上,遂正法。
光緒二,代吳棠署四川總督。成都將軍恒訓?覆堤工,亦摭及鹽運病商民、流弊大,寶楨抗辯。上慮寶楨惑浮言,敕勿易初念。尋予實授。寶楨彌自警勖,益興積谷,嚴督捕。治蜀凡十,初蒞事時,郭內(nèi)月有盜劫,至是誅匪幾盡,聲為道不拾遺。十一,卒官,贈太子太保,謚文誠,予山東、四川、貴州建祠。
寶楨嚴剛有威。其初至山東也,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頗貴倨見司道官不設(shè)坐寶楨投謁告材官啟王坐則見否則罷左右皆大驚王服其強為改容加禮敬銘聞之,大稱異,至之日,親迓于郊。自是事無大小,皆咨寶楨而后行。至今言吏治者,常與沈葆楨并稱,尤勵清操。喪歸,僚屬集賻,始克成行云。子五人,體常尤著名,官廣東布政使。
(節(jié)選自《清史稿》有刪改)
①
捻:“
捻”
即“
捻軍”
,是太平天國時期北方的農(nóng)民起義軍。②
褫:剝奪
4
.對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與諸君共事久,今庫饋詘 詘:窮盡,匱乏。
B.
坐法再干議 干:干預,干涉。
C.
寶楨會軍蹙之 蹙:逼迫,逼近。
D.
而其誅安得海事尤著人口 著:登錄、登記。
5.
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僧格林沁方蹙捻/
淄川頗貴倨/
見司道官不設(shè)坐/
寶楨投謁告/
材官啟王/
坐則見/
否則罷左右/
皆大驚/
王服/
其強為改容加禮/
B.
僧格林沁方蹙捻/
淄川頗貴倨/
見司道官不設(shè)坐/
寶楨投謁/
告材官啟王/
坐則見/
否則罷/
左右皆大驚/
王服其強/
為改容加禮/
C.
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
頗貴倨/
見司道官不設(shè)坐/
寶楨投謁/
告材官啟王/
坐則見/
否則罷/
左右皆大驚/
王服其強/
為改容加禮
D.
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
頗貴倨/
見司道官不設(shè)坐/
寶楨投謁/
告材官啟王/
坐則見/
否則罷左右/
皆大驚/
王服其強/
為改容加禮
6
.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丁寶楨散盡家財招募壯士拱衛(wèi)鄉(xiāng)里,在遣散壯士時,他直言虧錢的餉銀無法償付,大家有感于丁寶楨毀家紓難的無私付出,紛紛放棄餉銀離開。
B.
丁寶楨早宦海浮沉,多次被貶,曾因與捻軍長期對壘時修筑防御工事不利,被革職留任,因為直言上諫,保護了王心安,卻使皇帝錯誤處罰了李鴻章。
C.
同治七,西路捻軍進攻到京城附近,丁寶楨率領(lǐng)一千騎兵,三千步兵,火速北上,轉(zhuǎn)戰(zhàn)數(shù)地,收復失地,得到皇帝的屢次褒獎,加官為太子太保。
D.
丁寶楨性情剛正嚴明有威嚴,不屈服于權(quán)貴,磨礪自己清廉的節(jié)操,家無余財,后世說起官吏的作風和治績,經(jīng)常把他和沈葆楨放在一起來稱贊。
7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
分)
(1
)巡撫閻敬銘夙高其能,至是乞休,舉以自代,遂拜巡撫之命。(5
分)
(2
)上慮寶楨惑浮言,敕勿易初念。尋予實授。寶楨彌自警勖,益興積谷,嚴督捕。(5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4
.D
(D
項對“
著”
的解釋有誤,在這里應是“
顯揚 ”
之意。)
【參考譯文】丁寶楨,字稚璜,是貴州平遠人。咸豐三考中進士,被選作庶吉士。因母親去世在鄉(xiāng)間居住,恰逢遵義的楊隆喜造反,丁寶楨傾盡家財招募了八百壯士捍保衛(wèi)家鄉(xiāng)。服喪終了,恰逢苗民教匪叛亂蜂擁而起,巡撫蔣?遠上奏朝廷,申請讓丁寶楨部留在平亂軍中,皇帝特別下令授予他編修一職。丁寶楨又增加招募,士兵總數(shù)到了四千人,收復了平越、獨山等諸多城池,咸豐十,被授予岳州知府,才遣散了招募的軍隊。虧欠的餉銀非常之多,就把五百兩銀子放在桌案上,對大家說:“
我和各位在一起共事很久了,現(xiàn)在府庫的錢糧短缺,你們空著手回家,怎么辦?”
大家流著淚說:您不惜捐獻所有家產(chǎn),解救國難,我們還怎么敢有另外的請求,于是紛紛離開。
同治二,擢升山東按察使,恰逢僧格林沁在魯、豫兩地統(tǒng)帥軍隊,命令丁寶楨攻擊河北宋景詩,不久丁寶楨被彈劾擅自倡議招撫,兵部審議決定將其降職三級,又到了第二升遷做布政使。僧格林沁在曹州戰(zhàn)死,因犯了干預朝議而犯法,都得到皇上的恩典赦免留任原職,于是諫官們又搜集羅織了其他的罪名來彈劾他,此事投送到曾國藩處,曾國藩向皇帝稟告說他無罪。山東巡撫閻敬銘向來推崇丁寶楨的才能,到這時就請求退休,舉薦丁寶楨來代替自己,于是朝廷就任命他做山東巡撫。當時捻軍逼近了海?,李鴻章建議在膠萊河修筑長墻防御,丁寶楨會合軍隊迫近警戒,同治六,東路捻軍逃到?河,東路軍王心安剛剛筑成營壘,但是堤墻尚未完成,捻軍長驅(qū)直入渡過了?河,丁寶楨把這件事稟告給皇帝,皇帝大怒,將李鴻章交付兵部審議,丁寶楨也革去職務(wù)暫時留任,這之前東路軍鎮(zhèn)守?河,本是安徽將領(lǐng)潘鼎新駐防地段,安徽軍剛剛南移,而北路就立即失利;实巯铝顚⑼跣陌矓厥,丁寶楨上書直言辯駁,皇帝就寬宥了王心安而斥責李鴻章,寶楨又屢次上書揭發(fā),皇帝于是越發(fā)斥責李鴻章為人刻薄善妒、放縱寇敵,第二,西路捻軍奔赴定州,京畿附近大為震動,丁寶楨聽到軍情示警,立即快馬奔馳到東昌,率領(lǐng)一千騎兵,三千精銳步兵,帶著五天糧食,日夜兼程,援助北方,捻軍于是向南潰逃,這場戰(zhàn)役,朝廷派遣禁軍到京城外防備捻軍,統(tǒng)領(lǐng)士兵的各位將領(lǐng)都受到責備,而皇上只因為丁寶楨這一支軍隊突然出現(xiàn)在敵人之前,轉(zhuǎn)戰(zhàn)雄雄、任、深、祁、高、肅各州間,收復饒陽,功勞最大,多次降下圣旨褒揚嘉獎,加太子太保一職。
而他殺掉安德海的事件尤其被民眾稱道,安德海,以太監(jiān)身份侍奉慈禧太后多,頗為擅權(quán),同治八秋天,安德海乘坐樓船沿著運河南下,旗幟與眾不同,自稱有秘密的派遣,所過之處,結(jié)交權(quán)貴,收取賄賂,沒有人敢告發(fā),到了泰安,寶楨已經(jīng)先入朝告發(fā),派遣騎兵逮捕安德海并看押起來。安德海還說大話,說道:“
你們這些人是自己招來禍端罷了!”
傳遞解送到濟南,丁寶楨說:“
太監(jiān)私自出京,是不符合祖制的。況且大臣們沒有聽說有這樣的(秘密派遣的)命令,一定有詐沒確定無疑。”
稟明皇帝,于是將安德海就地正法。
光緒二,代替吳棠擔任四川總督。成都將軍恒訓再次核查堤防工程,又挑剔指摘到鹽運禍害商賈民眾,流弊很大,拒絕責難,進行爭辯;实蹞亩殬E被流言困惑,親自下令告訴丁寶楨不要改變當初的想法。不久就正式授予他實職,丁寶楨也更加的自我警惕勉勵,更加注重儲存糧食,嚴厲進行督責搜捕。丁寶楨治理四川共十,剛剛到任履職時,城內(nèi)每月都有盜竊搶劫的案件,到這時幾乎把匪徒誅殺干凈,宣稱為路不拾遺,光緒十一,在任上去世,追贈太子太保,謚號文誠,給予山東四川貴州三地建立祠堂的殊榮。
丁寶楨性情剛正嚴明有威嚴,他剛到山東時,僧格林沁正在淄川圍剿捻軍,自覺地位高貴,十分倨傲,見省級以下官員不設(shè)座位,丁寶楨投遞名帖求見,說低級武官丁某投書王爺,給予座位就覲見,不給座位就不見,身邊的侍從人員都大驚失色,僧格林沁佩服他的強硬不屈,為丁寶楨改變儀容禮敬有加。敬銘聽說這件事后,大為稱奇,丁寶楨到任的那一天,親自在郊外迎接,從此后無論大小事務(wù),都先咨詢丁寶楨之后才實行,到今天說起官吏的作風和治績,常和沈葆楨一齊被稱道。尤其磨礪清高節(jié)操,死后靈柩歸鄉(xiāng),身邊的隨從隨員們聚集在一起拿出錢幫助辦理喪事,扶柩回鄉(xiāng)才能夠成行。有五個兒子,丁體常尤其著名,官至廣東布政使。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74311.html
相關(guān)閱讀:《蘇軾文集?太息送秦少章》閱讀答案
“寇雋字祖俊”閱讀答案及翻譯
《漁父》閱讀答案
“徐文中,字用和,宣州人也”閱讀答案
《看松庵記》閱讀答案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