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高啟
①潯陽張君來儀,以“靜者居”名其所寓之室,嘗屬子記之,久辭而未獲□。
②一日,與客往候之,入其室,竹樹翳深,庭戶虛寂,落然無囂聲?皖櫠鴩@曰:“美哉居乎!使張君不勤動于外、有以自樂而成夫靜者,非是居乎?”
③予謂客曰:“子何言之戾耶?今有人焉,處空谷之中,棲長林之下,干戈之聲不聞,車馬之跡不至,其居靜矣。而利祿之念不忘于心,窮約之憂每拂乎慮,雖夷然而行,塊然而坐,顛倒攫攘,無異奔騖于埃
?
者,子謂其果靜乎?又有人焉,游于邑都,宅于市里,鄰有歌呼之喧,門有造請之雜,心倦乎應答,身勞于將迎,其居非靜失。而抱廉退之節(jié),慎出處之誼,雖逐逐焉群于眾人,而進不躁忽,視世之揮霍變態(tài)倏往而倏來者,若云煙之過目,漠然不足以動之,子謂其果非靜者乎?蓋靜也系于人,不系于居。人能靜則無適而不靜,是居之靜無與于人,人之靜亦無待于居也。雖然,亦有待其居而靜者矣,然非此之謂也!秱鳌吩唬‘居天下之廣居。’廣居,仁也。自克己以復之,主敬以守之,至于
安重而不遷,淵靚而莫測,則其體靜矣,故曰‘仁者靜’。張君之志,蓋在于是,而假以名其室,子豈未之思乎?”
④客未有以應。張君起而謝曰:“_________
若居仁而靜者,雖非愚所及,則愿學之焉。子之言備矣,豈不足記吾居哉?請書之。”
⑤顧予欲靜而未能者,姑書以識之,俟他日從君而從事焉。
21
.可填入第①段方框處的虛詞是(
)。(
1
分)
A
.矣
B
.乎
C
.
.
耶
D
.也
22
.第②段畫線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
。(
2
分)
23
.對第⑤段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2
分)
A
.“欲靜而未能”點明作者久未寫記的原因。
B
.作者通過寫這篇記加深了對“靜”的認識。
C
.作者通過寫這篇記同時勉勵張君和自己。
D
.作者覺得要隨張君學習才能成為“靜者”。
24
.把下列語句組織起來填入第④段畫線處,語意連貫的一項是(
)(
3
分)
①吾知其所勉
②居不靜而靜者
③居靜而非靜者
④吾知其所警
A
.③,①;②,④。
B
.②,④;③,①。
C
.②,①;③,④。
D
.③,④;②,①。
25.
本文說理層層推進,請對此加以分析。(
4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21.
(1
分)D
22.
(2
分)對居室“靜”的特點進行具體描繪(1
分),引出后文“客”的感嘆(1
分)
23.
(2
分)C
24.
(3
分)D
25.
(4
分)本文先以居靜人不靜的現(xiàn)象,反駁了“靜系于居”的看法(1
分),再從居不靜人靜的現(xiàn)象,提出“靜系于人不系于居”的觀點(1
分)。在此基礎(chǔ)上,又把對“居”的理解上升為心靈的居所(1
分),由此推進一層,提出“居仁而靜”這一最為核心的觀點(1
分)。全文緊扣“居”“靜”關(guān)系,連貫而下,層層推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74316.html
相關(guān)閱讀:《詹鼎,字國器》閱讀答案及翻譯
高三專題(文言句子?翻譯句子的基本方法)
“ 《南山集》目錄序”閱讀答案及翻譯
《游天都》閱讀答案(附翻譯)
《游沙湖(蘇軾)》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