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
15
題。
文藝領域愈演愈烈的
“
泛娛樂化
”
傾向,引起了高層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一場
“
反三俗(低俗、庸俗、媚俗)
”
的大討論正在展開。但愿這場討論能使人們認清
“
泛娛樂化
”
的根源和危害,還文化界一個清新健康的環(huán)境。
“
娛樂
”
是好是壞,難以一言以蔽之,因為它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涵義。在前現(xiàn)代語境中,
“
娛樂
”
是人們勞作之余,通過非生產(chǎn)性活動所帶來的身心放松和調(diào)劑,以達到生理和精神的愉悅狀態(tài);在現(xiàn)代語境中,
“
娛樂
”
是人們從事生產(chǎn)性勞動之外的閑暇時間和活動。它不再是勞動的補充和調(diào)劑,而是人們生命本體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人的發(fā)展、豐富和完善的途徑,是
“
人之為人
”
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后現(xiàn)代語境中,
“
娛樂
”
是一種人生觀和生活態(tài)度,它是對于理性、正統(tǒng)、莊重感和儀式性的反叛、嘲諷、解構和消融,試圖以反叛者的姿態(tài),反對并解構一切正統(tǒng)的意識形態(tài)和話語體系。前兩種意義上的
“
娛樂
”
,對于當下生活具有積極的意義;而第三種
“
娛樂
”
大肆充斥我們的公共空間和私人生活,則絕非幸事。
近十多來充斥文藝領域的
“
泛娛樂化
”
,不僅是市場力量的結果,也不僅是膚淺的時尚風潮,而是更具有深刻的社會和思想文化根源。在社會根源方面,隨著私人生活空間擴展和自由度增加,人們的戀愛婚姻、情感偏好、閑暇娛樂等成為私人生活領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它們與個體的生活質(zhì)量和人生幸福密切相關,因此吸引了人們更多的關注。同時,在
“
市場化
”
的
“
消費主義
”
浪潮之下,人們也更多關注個體的成就,追求個體的快樂;對于事關群體前途命運的嚴肅題材,則相應地表現(xiàn)出淡漠和疏離。這是
“
泛娛樂化
”
得以形成的
“
群眾基礎
”
,它一旦被市場化的、逐利取向的文藝創(chuàng)作
“
盯上
”
,以
“
三俗
”
為代表的
“
泛娛樂化
”
就很容易滋生蔓延。
在思想文化根源方面,則主要是受全球藝術發(fā)展趨勢的影響,即西方發(fā)達國家發(fā)端的,由精英文化向大眾文化、從嚴肅藝術向娛樂文化發(fā)展的傾向。在西方國家的后現(xiàn)代語境中,
“
泛娛樂化
”
具有獨特的效應。但當它擴展到發(fā)展中國家,并大規(guī)模充斥于其文藝創(chuàng)作領域之后,就造成了一系列問題。在
“
娛樂至死
”
的喧嘩聲中,一些需要嚴肅思考的重大命題難以開展,理性、人本的工業(yè)化城市化文明建構更為艱難,那些真正具有深刻思想內(nèi)涵和人文關懷、具有高尚文化品格、反映主流價值、弘揚主旋律的優(yōu)秀文藝作品,其生存和傳播空間反而受到擠壓,這是
“
泛娛樂化
”
真正的危險和吊詭之處。
文藝創(chuàng)作是精神活動的過程和產(chǎn)物,它折射出創(chuàng)作者和社會大眾的心靈。沸騰而喧鬧的娛樂看似繁華歡樂,但承載人們精神的心靈,甚至整個文化生態(tài),都有可能在無度的娛樂中荒蕪沙化。泰戈爾說:
“
當他微笑時,世界愛了他;當他大笑時,世界怕了他。
”
尼采也說,感到安全和愉悅的人,臉上會涌現(xiàn)出
“
精神的微笑
”
,那是對美好生活所藏匿的無數(shù)舒適感到驚訝的標志;相反,用盡氣力、尋找一切機會放聲大笑,恰恰是焦慮不安的表現(xiàn)。所以,呼喚思想和德性在文藝創(chuàng)作領域的回歸,恢復一種有道德、有價值的社會生活,實在是
“
反三俗
”
的應有之義。
13
.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現(xiàn)象不屬于
“
泛娛樂化
”
傾向的一項是
A
.一位老報人說:有的厚厚一摞彩印報紙中,竟然沒有文化副刊的版面;有的倒是掛著文化副刊的招牌,但里邊都是一些扭捏作態(tài)的紅粉佳麗或畸形變態(tài)的戀愛軼聞。
B
.《唐山大地震》通過潛移默化的故事延伸,來講述生命的可貴、人性的光輝。首日票房已超過
3620
萬元,成為中國影史首日票房第一新高。
C
.
“
兩會
”
報道中出現(xiàn)了
“
追星意識
”
:趙本山的新衣服值多少錢;姜昆被索要簽名的記者圍;黃宏到哪里,歡笑就到哪里
……
D
.江蘇徐州市開展了
“
魅力教師
”
評選活動,入圍者大多是青春靚麗的青女教師,其中又以小學、幼兒園、舞蹈學校的輕教師居多,占到了
76%
。
14
.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認識有關認識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藝創(chuàng)作只熱衷于追求個體快樂,而淡漠和疏離嚴肅題材,就很容易墮入
“
泛娛樂化
”
。
B
.
“
娛樂至死
”
盛行,思想和德性被擠壓,隱匿著
“
泛娛樂化
”
真正的危險和吊詭。
C
.后現(xiàn)代語境中的
“
娛樂
”
已給我們的公共和私人生活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D
.在前現(xiàn)代語境中,
“
娛樂
”
是勞動和補充和調(diào)劑。
15
.簡要談談,為還文化界一個清新健康的環(huán)境,怎樣遏制文藝領域愈演愈烈的
“
泛娛樂化
”
傾向?
參考答案
:
13
.
B
.《唐山大地震》屬于嚴肅題材類作品,關注的是深刻的人性。
14
.
C
.原文是
“
第三種
‘
娛樂
’
大肆充斥我們的公共空間和私人生活,則絕非幸事
”
,
C
選項屬無中生有。
15
.
①
引導文藝創(chuàng)作努力消除只關注個體生活、個體成就和個體快樂的社會心理影響,多關注事關群體前途命運的嚴肅題材;
②
抵制西方
“
反娛樂化
”
思潮影響,嚴肅思考一些重大命題,多創(chuàng)作一些真正具有深刻思想內(nèi)涵和人文關懷、具有高尚文化品格、反映主流價值、弘揚主旋律的優(yōu)秀文藝作品,從而恢復一種有道德、有價值的社會生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76677.html
相關閱讀:《唐朝的反腐敗》閱讀
《和當代大學生談王瑤先生》閱讀答案
閱讀《華教與中國傳統(tǒng)信仰》
高考語文論述類文本閱讀易錯考點一:分析與概括
周國平《孔子的灑脫》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