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陳子昂《復仇議狀》閱讀答案附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810 題。 臣伏見天后時,有同州下?人徐元慶者,父爽為縣尉趙師韞所殺,卒能手刃父仇,束身歸罪。 議曰:先王立禮,所以進人也;明罰,所以齊政也。夫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8—10
題。
臣伏見天后時,有同州下?人徐元慶者,父爽為縣尉趙師韞所殺,卒能手刃父仇,束身歸罪。
議曰:先王立禮,所以進人也;明罰,所以齊政也。夫枕干讎敵,人子之義;誅罪禁亂,王政之綱。然則無義不可以訓人,亂綱不可以明法。故圣人修禮理內(nèi),飭法防外,使夫守法者不以禮廢刑,居禮者不以法傷義;然后暴亂不作,廉恥以興,天下所以直道而行也。
然按之國章,殺人者死,則國家畫一之法也。法之不二,元慶宜伏辜。又按《禮》經(jīng),父讎不同天,亦國家勸人之教也。教之不茍,元慶不宜誅。然臣聞在古,刑之所生,本以遏亂。仁之所利,蓋以崇德。今元慶報父之仇,意非亂也;行子之道,義能仁也。仁而無利,與亂同誅,是曰能刑,未可以訓。元慶之可宥,顯于此矣。然而邪由正生,理心亂作。昔禮防至密,其弊不勝;先王所以明刑,本實由此。今儻義元慶之節(jié),廢國之刑,將為后圖,政必多難;則元慶之罪,不可廢也。何者?人必有子,子必有親,親親相讎,其亂誰救?故圣人作始,必圖其終,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故曰:

信人之義,其政不行。

且夫以私義而害公法,仁者不為;以公法而徇私節(jié),王道不設。元慶之所以仁高振古,義伏當時,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釋元慶之罪以利其生,是奪其德而虧其義;非所謂殺身成仁,全死無生之節(jié)也。
如臣等所見,謂宜正國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閭墓,嘉其徽烈,可使天下直道而行。編之于令,永為國典。謹議。
(選自陳子昂《復仇議狀》,略有刪改)
8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先王立禮,所以進人也

進:提拔
B
.元慶宜伏辜

辜:罪
C
.教之不茍,元慶不宜誅

茍:馬虎
D
.然后旌其閭墓

旌:表彰
9
.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居禮者不以法傷義

斧斤以時入山林
B
.仁之所利,蓋以崇德

今已亭亭如蓋矣
C
.今若釋元慶之罪以利其生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D
.編之于令,永為國典

茍全性命于亂世
10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本文是一篇議論文,文章談法說禮,先敘后議,敘議結合,通過徐元慶

手刃父仇,束身歸罪

這一案例,闡述了







的辯證關系。
B
.作者認為,對徐元慶不予處置,于法不容;予以處置,于禮不合。這就是徐元慶案的特殊性。
C
.在作者看來,徐元慶殺害朝廷命官,雖然觸犯

國章

,有違

政綱

,但為父報仇,情有可原,束身歸罪,勇氣可嘉,所以其罪可恕。
D.
作者認為,徐元慶之所以孝義高尚超過古人,行為正義使當時的人佩服,是因為他舍生忘死達到了道德標準,這個道德標準是符合禮義的。
11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0

)
(1)
父爽為縣尉趙師韞所殺,卒能手刃父仇,束身歸罪。(
4
分)
譯文:
(2)
然按之國章,殺人者死,則國家畫一之法也。(
3
分)
譯文:
(3)
人必有子,子必有親,親親相讎,其亂誰救?(
3
分)
譯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76697.html

相關閱讀:蘇軾《寶繪堂記》閱讀答案(附翻譯)
《何尚之,字彥德》閱讀答案及翻譯
《郭應聘,字君賓》閱讀答案及翻譯
《江陵府曲江樓記》閱讀答案及翻譯
“趙彥,膚施人”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