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士林
禮、樂與城市文明有密切關(guān)系,這可從什么是文明,文明與城市的關(guān)系,以及什么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內(nèi)容等角度加以認識與闡釋。
首先,在中國文獻中,
“
文明
”
最早見于《易
•
乾
•
文言》和《尚書
•
舜典》,是指人們創(chuàng)造的用以區(qū)別
“
先進
”
與
“
落后
”
、
“
文明
”
與
“
野蠻
”
的一整套
“
形式符號系統(tǒng)
”
,也就是先秦儒家津津樂道的
“
禮樂制度
”
,它們的主要功能是為政治服務(wù),所以古代中華民族的
“
文明
”
主要是指
“
政治文明
”
。
其次是
“
文明
”
與
“
城市
”
的關(guān)系一直十分密切,這在中西民族是高度一致的。在起源的意義上,英語中的
“
文明
”
(
civilization
)一詞即源于拉丁文的
“civitis”
(城市)。在中國周代,建立
“
城市
”
的標志是不同于野蠻部落的祭祀與禮儀中心,如《詩經(jīng)
•
大雅
•
?》記載的
“
乃立冢土
”
。按照禮儀制度組織起來的人類活動,構(gòu)成了最初的城市生活方式。在實踐的意義上,依附于城市的中國古代禮儀制度的主要功能在于建立
“
夷夏之別
”
,有
“
禮樂
”
即
“
夏
”
(文明人),失
“
禮樂
”
則為
“
夷
”
(野蠻人)。英文的
“civilization”
一詞,最初也是指城市居民的風俗、習慣和道德的高貴。城市文明的出現(xiàn),第一次從文化模式上區(qū)別開
“
文明人
”
與
“
野蠻人
”
,構(gòu)筑了
“
城市
”
與
“
鄉(xiāng)村
”
在生活方式上的分界線。從當代語境看,與鄉(xiāng)村、城鎮(zhèn)及傳統(tǒng)城市相比,城市、特別是大都市的
“
物質(zhì)文明
”
與
“
政治文明
”
均獲得了更高的發(fā)展,因而,一般性的
“
物質(zhì)文明建設(shè)
”
與基本的
“
政治、法律制度建設(shè)
”
,已不能體現(xiàn)出城市文明在當代的發(fā)展水平,而作為一個社會更高發(fā)展目標的
“
精神文明建設(shè)
”
與
“
文化理想追求
”
才是其代表或象征。
再次,城市文明的核心在于
“
禮
”
與
“
樂
”
!稑酚洝氛f:
“
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借別。
”
引申地說,
“
禮
”
的功能在于劃定秩序,
“
樂
”
的目的在于生產(chǎn)和諧。沒有
“
序
”
的人群是野蠻的、混亂的,而喪失
“
和
”
的社會則是僵化的、非人性的,只有這兩者的和諧發(fā)展,才能使人既在
“
禮
”
的前提下
“
相敬
”
,又在
“
樂
”
的引導(dǎo)下
“
相親
”
。從當代的視角看,城市文明的核心即一個城市的人文精神系統(tǒng)。在表面上,一個城市的人文精神涉及到它的各個方面,但從
“
人文學
”
等相關(guān)研究入手,如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
“
人文學主要有兩大塊,一個是美學,一個是倫理學,分別講什么是美的,什么是善的。
”
由此可知,一個城市的人文精神的主體是
“
城市的善
”
與
“
城市的美
”
,前者用來生產(chǎn)秩序、規(guī)范行為,后者用來調(diào)節(jié)情感,旨在使人獲得快樂與自由。
“
禮
”
與
“
樂
”
、
“
城市的善
”
與
“
城市的美
”
,其和諧發(fā)展對于當代人十分重要。沒有
“
禮
”
的約束與規(guī)范,人口眾多而擁擠的城市必然混亂不堪;而失去
“
樂
”
的疏導(dǎo),則會直接影響到都市人的心理健康與精神生態(tài)。
(選自《光明日報》)
1
.從原文看,下列對
“
文明
”
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3
分)
A
.
“
文明
”
一詞最早見于我國古代文獻《易
•
乾
•
文言》和《尚書
•
舜典》,其核心在于
“
禮
”
與
“
樂
”
。
B
.
“
文明
”
與
“
城市
”
的關(guān)系一直以來都是非常密切的,這一點在中西方不同的民族中都是高度一致的。
C
.
“
文明
”
是指人們創(chuàng)造的用以區(qū)別
“
先進
”
與
“
落后
”
、
“
文明
”
與
“
野蠻
”
的一整套
“
形式符號系統(tǒng)
”
,其功能在于建立
“
夷夏之別
”
。
D
.因為
“
文明
”
的主要功能是為政治服務(wù)的,所以古代中華民族的
“
文明
”
主要是指
“
政治文明
”
。
2
.下列各項,不能證明
“
文明與城市
”
關(guān)系密切的一項是(
)(
3
分)
A
.在起源的意義上,英語中的
“
文明
”
(
civilization
)一詞即源于拉丁文的
“civitis”
(城市)。
B
.在中國周代,建立
“
城市
”
的標志是不同于野蠻部落的祭祀與禮儀中心,如《詩經(jīng)
•
大雅
•
?》記載的
“
乃立冢土
”
。
C
.城市文明的出現(xiàn),第一次從文化模式上區(qū)別開
“
文明人
”
與
“
野蠻人
”
,構(gòu)筑了
“
城市
”
與
“
鄉(xiāng)村
”
在生活方式上的分界線。
D
.按照禮儀制度組織起來的人類活動,構(gòu)成了最初的城市生活方式。英文的
“civilization”
一詞,最初也是指城市居民的風俗、習慣和道德的高貴。
3
.下列對原文作者觀點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
3
分)
A
.在當代市,特別是大都市的
“
物質(zhì)文明建設(shè)
”
與
“
政治、法律制度建設(shè)
”
,已不能體現(xiàn)出城市文明發(fā)展水平,應(yīng)當予以廢棄。
B
.
“
禮
”
與
“
樂
”
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內(nèi)容。也是城市人文精神系統(tǒng)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只有這兩者和諧發(fā)展,才能使人
“
相敬
”“
相親
”
。
C
.
“
城市的善
”
主要用來維持生產(chǎn)秩序、規(guī)范行為;
“
城市的美
”
,主要用來調(diào)節(jié)情感,旨在使人獲得快樂與自由。兩者分屬
“
美學
”
、
“
倫理學
”
范疇。
D
.盡管一個城市的人文精神涉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要研究城市人文精神,卻只能從
“
人文學
”
的研究入手。
參考答案:
1
.
B
(
A“‘
文明
’
一詞最早見于我國古代文獻
”
有誤,另外
“
城市文明
”
的核心才是禮與樂;
C
中國古代禮儀制度的主要功能在于建立
“
夷夏之別
”
;
D “‘
文明
’
的主要功能是為政治服務(wù)
”
表述不正確)
2
.
C
(說的是城市文明的出現(xiàn)的意義)
3
.
B
(
A“
應(yīng)當予以廢棄
”
說法絕對;
C
分屬
“
美學
”
、
“
倫理學
”
范疇;
D“
只能從
“
人文學
”
的研究入手
”
表述有誤)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80986.html
相關(guān)閱讀:閱讀《說“孝”》
《書生與硬漢 王開林》閱讀答案
“歷史遺留下來的文學、藝術(shù)中的精品都有永久的魅力,后代人無法
節(jié)選自赫?紹伊爾《文學史寫作問題》閱讀答案
《“百家講壇”是個奇怪的壇》閱讀答案